我是一名西医,临床医学!我来尝试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其实这个应该要从中医的起源说起了,因为最初的中医,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是出家的道士。道士为了长生日夜研究道(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和丹术(内丹和外丹,内丹为人体自身的丹田中的丹,外丹一般指丹药)。故而对人体和草药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正是因为道士的理论,使得中医在历经千年后,依然是道家的理论。
从我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其实西医和中医都是有共通之处的。讲究的都是从发病机制到为什么为发生这样的情况!~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西医注重的是数据的变化,而中医,则更多的是从宏观上来解决疾病的问题。
下面来说说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人和自然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现在流行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来对人体发生的变化进行解释。注重从宏观角度的观察。
中医不仅是注重人体自身的变化,而且还与人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不同的环境,对人体的变化是有着不同的影响的。
中医强调的是功能关联,不管是任何的疾病,都能够找到疾病的源头,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使得机体自身慢慢恢复正常!利用的是人的自身的潜力和生命力。在这一点上西医是无比拟的。
但是中医也有他的劣势,或许和年代久远,很多珍贵的中医典籍丢失以及很多药材绝种以及地理气候,环境变化导致的药材药性改变也有关系,现在的中医是治缓不治急。对于慢性病,即不即时伤及生命的病症。中医是有优势的,而如脑出血,脑梗,动脉夹层破裂,外伤性脏器裂出血,休克等急性的,马上致人死亡的疾病,目前来说,中医还是比不过西医。
但是,这些疾病抢救过来之后,在恢复身体机能,整体调整性方面,中医的优势又大于西医了。
综上所述。中医思维其实就是大道自然,讲究人与天地的沟通。从宏观的角度去调理身体,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使用的是人体自身的能力,而西医则是通过外力去改变人体,无强弱之分,用在当口,便是好医。
其他网友回答:思维作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各类形态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需要一种或几种认识论或方法论来判断事物的属性或本质,恒量事物特性需要有标准及法码;这就需要认识论与方法作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思维不分中医与西医。如果中医在对患者进行病症分析时所釆用的思维方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八纲評辩证的方法来确定病因及病情,只是方法论的一种形式。望闻问切是诊断寻找病理的物理方法,与西医听诊器及触摸手段等同是一种物理方法。有些病症需要检测报告来确认。如病人关节疼痛肿胀;中医确诊为痹症;西医确诊风湿痛;只要通过化验血来确诊是否血沉高或低,抗O是否正常;这就是最典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包括中西医)再通过血液检测看是否降低或接近正常值。指标是确定疾病的重要数据。如有一病人当对他进行切脉时;他的右寸脉深压时感到脉细弱;由此来判断他的肺活量;低、小。通过治疗后;寸脉变粗大了脉象强了。再进行肺活量的吹气检测;证明肺活量大增等。……所以认识论与方法论是一切判断事物的标准,也及思维模式的量化形式。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谢美女邀请。简单的说,中医思维就是中华文明的思维,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反应了整体的观念,在中医医学的概念中,把治病看做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她把人放到自然来阐述,尽量做到让人不得病或了了者少生病,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中医,从病人的角度讲,中医是非常人性化的医学,只是现代西化的环境中中医西医同样受到冲击,这是客观的事实,中医医学不用我们刻意维护,她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你反对与否,也阻挡不了中医发展的历程,中医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逐渐形成了民族情怀,也可以说,反对中医医学就是反对中华文明,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形成的概念。个人见解,欢迎一起切磋。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就是用中医思维去诊察、处理疾病。
古传中医治病,并不是“辨证论治”。所谓辨证论治,正式确定为中医治病的理论体系提出时间仅仅40年,当时中医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了,加上西医思维的影响。为跟西医接轨,实现标准化而提出并随后确立的诊治体系。这是淡化病机而将病再分若干证型分而论治,其思维已经不再是纯中医的思维。辨证论治体系的确定,使本就衰落的中医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形成一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怪胎。
那么,纯中医思维是什么呢?
是临病审证求因,找到致病最根本的因素,直击本源而对治。即“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这才是中医治病的思维和精髓。
《内经》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制有奇偶,方有大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损者温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古人对宇宙和人体的认识,基本是在极静的状态下,内视返观,感而遂通,从而“悟道”“证道”而得来的。我们后来人也只有“全凭心意用功夫”去悟通天地阴阳之道,勤而行之,方能言治病救人。
自古医生分为:上工、中工、下工。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而粗工不入流,已属庸医。另有巫医、江湖游医、各种养生大师们,无不打着中医的旗号,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其行径与骗子无异,岂能属于医工之列?
判断一个中医生是不是真正的中医,须看其在诊治疾病时是否具有纯正的中医思维,也就是“临证察机,使药要和”,以及是否将中医理法贯穿于自己的日常生之中去不断践行。简单一句就是看其自己是否“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不要被“头发白”和“职称高”所迷惑。
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任何从医人员,没有扎实的理论作指导,方向错了,走得越久离目标只会越远。没了中医思维的中医生,都算不得真正的中医。年轻时是小庸医,到老了更是老庸医。他们的区别在于,老庸医更能迷惑病人,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包装自己,更能忽悠应付病人而已。
同样,是不是职称越高什么主任医师、教授等所谓的“名医”,就一定是很厉害的中医吗?当然不是,现代职称是可以混来的,很多高职称人员依然不学无术,甚至其自己都很不相信中医,加上受西化影响,他们已经没有了中医的思维,“名医”不等于是“明医”,仅是徒有虚名而已。也许他(她)是一个好医生,但不等于是一个真中医。因此,我们坚信中医,但我们更应该很好地能辨别中医的真伪。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有机整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
通过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疾病的机理,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来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在于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仅供参考,如果喜欢我请关注我,如果你有更好看法请在下方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的确不好回答,但中医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因由而他,君药辅药,相辅相成,终为佳果的理与实践以及临床实证已证明,也许,一幅立体穴位图也能说明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简单地说:中医思维是辩证施治。例如,西医诊断为感冒,是普通病毒引起,有自愈倾向。治疗上是对症治疗,汪意休息,多飲水。中医认为由六淫的“风”引起,即“伤风”。按照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的不同,有“热”和“寒”的反应,(这是整体考虑),治疗有别:风热者用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风寒者用辛温解表,无汗者用麻黄汤加减;有汗者用桂枝汤加减等。诸如此类……
因此,中医辩证施治,旣考虑到病因,又考虑到人体不同反应而采取有区别的治疗,还考虑到临床过程而区别对待(如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少阳……在少阳经证即感冒第三天,采用小柴胡汤加减等),这种整体考虑值得西医参考。
以上简单回答,供参考。
网络图片。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思维这个问题挺好嘛,说透了,有灵性的人估计一下子就登堂入室了哦!复杂些,耐心看。
首先,中医思维与西医思维区别就是中西哲学的区别。中西哲学区别在哪里呢?西方哲学坚持世界是有一个个的原子构成,这些原子决定了人能看的到世界,每一个世界现象都对应一个坚实的原子性的物质,即真理。即现象与真理是一一对应的。一个一个真理之间靠数学规则联系在一起。
中国哲学认为现象背后的真理不是一个个的,而是一个连绵的整体。按照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分化为万物的现象世界。那么背后大真理哪一个真理属于我们当下研究的现象呢?需要看阴阳对立与五行生克的具体情况,就是所谓的时机。
所以从哲学看,西医思维需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决定具体病情的背后真实原因。中医需要看这个现象或症状出现的时机来判断其背后原因。所以中医思维看,夏天感冒与春天感冒是不一样的,成人感冒与小孩感冒是不一样的。
其次,在生理与病理上,中西思维也不一样。中医所坚持的哲学认为世界的终极真理是统一的,所以病的载体——生命最终也隶属于这个整体。如果这个整体出了问题,人体也就出问题。所以中医有冬天不寒则发冬温病,夏天不热则发阴暑,过寒则伤寒,过热则中暑。宇宙的逻辑就是人体的逻辑,既然宇宙符合阴阳五行理论,则人体也符合这一理论。掌握了这个整体,不管人体疾病多么多变,却万变不离其宗。
再次在诊疗过程中,西医相信显微镜下看到的那些小东西。问题是病人症状不见得与那些小东西是一一映射的,还有这个从现象到那个小东西中间有什么样过程,也不见得是可以用显微镜看到的。另外,既然世界的真理是各自孤立的,那么人类好像必须穷尽所有现象与真理,才了解了这世界,而这几本是不可能的。
中医则不然,中医坚持真理是统一体,看似孤立的现象背后是有统一法则的。那么在一个个物体之下或内部的真理是绵绵不断的统一体,那么我们如何去断定此物即此物,因为我们必然是用物体所包含的真理来定义物体的。西医是拿显微镜去找那最后之物,到原子,到夸克,到更细微的物质去。中医思维想在一定的深度内获得真理,而不是一直用显微镜追查下去,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即通过不同纬度的信息流交汇处,即是真理。这话不好理解,比如一个人说自己胸部疼,连续疼,遇到冷疼,于是中医判断他可能是心脏这个系统有病了,是不是呢?这个一个纬度——病人口述,是无法最终确定的,哪怕这个病人说一万年描述能力再强,中医认定也无法形成结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思维压根就认为西医那种一根筋的寻找最后物体的诊断是的不出真结论的。这时候中医思维要求有另外纬度的信息流来佐证,比如脉诊,一看左寸紧弦,或有结代,或元元而动等。那么脉诊确定六部脉中寸脉有问题,问诊确定心脏系统有问题,这样两个信息流交汇,就能基本确定了,好比两个直线交汇一点一样,就确定了方位。
还有,中医出方思维与西医也不一样,西医总觉得一把钥匙打开一个锁,所以有一万个病有一个药。中医不一样,认为病是阴阳失衡,一个人总是偏阴或偏阳,而自然界的万物也总是偏阴偏阳,于是用万物阴阳之偏,来矫正人体阴阳之偏。只要能调其偏,万物皆是药。那么药不重要,药阴阳之偏的裁定重要,一药组合之阴阳偏不足以调人体之偏,可组合多味药嘛。比如人体气虚阳虚,四君子汤组合来就补了人体阳气之虚。所以方重要,方靠人的裁定。
话题太大,随口聊聊,估计大多人也看不懂。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思维的核心是整体观和动态平衡观。
整体观的基本内涵是:人体上下、内外各脏器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人体各脏器组织与自然界各类物质、季节气候等及其运动变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各脏器组织及其与自然界,生理上或正常时息息相关,病理上或异常时相互影响。因此,中医强调临床诊疗必须辨证论治,不能拘泥一病一症,应当四诊合参,审症求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不能只诊断调治人体本身的病变,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诊察并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辨证论治是整体观思维在临床的应用和体现。换句话说,整体观是辨证论治这一中医临床横式的思维内核。
动态平衡观的基本內涵是: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是由于人体整体和各脏器组织内部及之间,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能正常生活于自然界,是因为人自觉与其保持动态平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人体生命活动异常即发生病变是由于人体整体,或各脏器组织内部及之间的阴阳动态平衡,人与自然界动态平衡失调;辨证诊断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这些动态平衡失调的性质、部位和发展趋势;论治的方法和目的就是利用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偏性和作用去纠正病理方面的平衡失调,使其恢复正常的动态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整体观与动态平衡观是以东方哲学“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形成的与西医哲学基础“形而上学”完全不同的思维观,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的认识、思路和方法不同,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