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说的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这条谚语是说,惊蛰这一天到来,如果天气不寒冷,不使冬眠的虫子受冻的话,寒冷的天气将会持续到五月

这就是说,惊蛰节的时候,还未出“九九”天。气温回升过快,一些小虫小动物钻出泥洞,过早开始野外活动,气温十分反常,那么,在五月之间,必然有寒冷出现,而五月本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突然有寒潮袭击,就是所谓的倒春寒,会对越冬的农作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惊蛰节应该是比较寒冷的时候,却天气温度过高而不寒冷,不冻伤虫子。这种气温当低的时候不低,当冷的时候不冷。反而当暖和的时候却十分寒冷。是一种不好的自然灾害。

其他网友回答:

到了惊蛰这个节气,一些地里地下冬眠的小虫子们就该出来活动了,如果到了这个季节小虫子们还不出来活动,就说明寒冷的天气会持续的时间长,大约要到五月。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就是惊蛰节气,在农村一般到了惊蛰就是农忙春耕的正是开始,但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我们这还是处于农歇的情况。每年的惊蛰都是春暖花开,百鸟回巢,百虫出土的日子,这一天气温会回升很多,而且伴随着冷热交替的情况,有些地方还会下起春雨,在这“春雨贵如油”的时刻,能下一场春雨真的是解决了农民一大难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句“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的情况呢?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下这句俗语的意思。

惊蛰这天,冻土中的虫子会因为气温回升,土壤松动而破土而出,但惊蛰到谷雨之间的气温特点是早晚冷,白天气温会非常热,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虫子早晚都要回到土里继续躲避寒冷,但从这句俗语中可以知道,惊蛰这天如果虫子不冻那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如果虫子不冻就证明气温非常暖和,这在惊蛰节气中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因为惊蛰还在九九天里,九九天是有冷空气存在的,如果北方来了一场韩流,那么就会导致气温忽冷忽热,反复无常,这是就会导致天气变得寒冷起来,冷热交替就会出现霜降天气,这会导致农作物被冻伤的,所以就会有了这句冷到5月中的说法。

其实这种自然在农村叫做“倒春寒”,因为先人们经历过倒春寒,而且知道倒春寒的危害,所以通过总结经验,才把这个问题归结于一句俗语中,也是警示我们在惊蛰节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保护好农作物,防止倒春寒的发生。

其他网友回答:

庚子年 2020,注定不寻常。你们那里打雷了吗?惊蛰不打雷,老头独自睡,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古代风俗在惊蛰这一天有听到打雷声,就是丰收年的预兆。如果在惊蛰之前听到打雷声,预示这一年要歉收。

该冷不冷,是不成年景的,大寒期间如果气温是暖烘烘的一点都不冷,是属于反常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会造成寒冷的延迟,或者是倒春寒的到来。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另外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所以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留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其他网友回答:

在农村里,农民长期是靠天吃饭的,因此对于天气和节气都是相当关注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了,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也是和最近的天气有关,因为天气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有很大的影响。而进入3月份已经有几天了,马上就要迎来24节气中的惊蛰了。今年的惊蛰是在3月5日,农历二月十二日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意思在惊蛰节气到来时,地下蛰伏的昆虫已经爬出土壤,也就是意味着今年惊蛰节气的气温比往年要高很多。虽然在惊蛰节气气温已经开始迅速回升,但是在惊蛰节气时,依然处于数九寒天中,气温并不会升的很高,所以在惊蛰节气昆虫已经爬出地面的话,便意味着今年的气候很反常,出现了暖惊蛰。

这些俗语都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但是要注意是有地域性的,并且现在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今天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但是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惊蛰节气到了,俗话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农民又要开始春耕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俗话说“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意思是说到惊蛰之日,冬伏的虫子还没有被冻死,说明是个暖冬,虫子安全度过了寒冷期,这样容易在五月之前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惊蛰节气预示着春雷乍动惊醒蛰伏的万物,如果冬季寒冷,一些昆虫被冻死,那么在惊蛰时期也就不会被惊醒,反之虫子没有被冻死,那就是暖冬,暖冬往往容易发生”倒春寒”,这对于春耕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只是一般自然规律而言,其意思是,惊蛰这一天很暖和,地皮下的虫子没有被冻死,那么这叫暖春。要是到了五月份,天气会变冷,就叫“倒春寒"。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这种气候看起来好,但是属于不正常年份,不正常的气候,是气候的一种反常现象,不利生产及生活,特别是对农业来讲不是好气候。因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三月中旬就已经是春暖花开,气温都在20度以上,适合播种,这时农民就开始播种各种粮食和蔬菜,瓜果之类的农产品,种子又经过近一个多月的盟发、发芽、变成出土的小苗。然而,如果遇到倒春寒,气候如座山车似的由20多度降至几度或零度,这时所有出土的小苗就会被冻死或冻僵,农民不得不重新犁地播种,这样既造成农作物错过了生长期,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惊垫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是中国祖辈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对自然气候的总结出的经验,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适用的。

请农民朋友们注意天气预报,防范倒春寒。



其他网友回答: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一般在每年的阳历的3月5日、6日或7日,每年阳历3月6日(农历正月十七日)7时24分交惊蛰。时至惊蛰,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桃花绽放,黄鹂鸣叫,春雷从此鸣发,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而活动,农民也开始了春耕。倘若到了惊蛰尚未解冻,而且百虫蛰伏不动,那么,料峭的春寒将会影响耕种,进而影响来年的收成,这寒冷将会持续到五月,给人们带来很多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今年确实有这种情况、上海市内气温整个一个冬天没有进入零度以下、正常年月在三九、四九的日子里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零下二、三度是常态、较冷的年份有几天会到零下六、七度、今年什么也没发生、是个暖冬(可能也是冦状病毒流传的条件)、今天是惊蛰、气温最低是零上四度。所以气温不会常规上升、五月前还较冷是大概率事件。

其他网友回答:

看这题人字上看,不是本地的说法。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过去我们这有说法,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一样。可能这说法以这有关,为什么,就是说惊蛰还是要冷的天气,哪就是返春,返春就是正式进入春天还耍岀现寒冷几天,好像又回到冬天样。不过我们这还有说的是,不吃五月粽不把棉衣送,也就是说天气还有反复无常的天气成在。像这种天气是有年份的,可能是说惊蛰这天有一定说法的原因。从前有过这种天气,在清明四月就到了,可在清明前两天突然变天下了雪,就是在八几年,第二天去弄莴笋去卖早上冻的手指痛,莴笋菜心里还有雪没有化。只不过这种天气太少了,只遇到过这一次,五月穿棉袄的还是有的。七几年别人泥秧草就有好几个人在水田里穿着棉袄泥秧草的,在那个年代一般都穿空筒棉袄,就是说人们没有穿什么保暖内衣。岁数大点的人就是怕冷,不穿厚点衣服人受不了。惊蛰还来一冷寒天气对虫子来说就是虫子的灾难,对种田有一定好处,把虫子冻死一部分。

标签: 冻虫 惊蛰 五月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