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毛泽东就是近现代唯一的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继承并超越了前人的哲学思想,对世界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新的思想体系塑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毛泽东之前的古代先哲,无论思想还是哲学体系,都是基于农业社会而诞生的。近代工业化以后,虽然西方诞生了不少哲学思想,但还是没有在工业化社会新的社会关系上有突破和跨越。诚如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和哲学体系也充满了矛盾和前置条件。
唯有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由于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所以能跨越了工业社会这一门槛,进入到了另一个思想的自由王国。到今天,包括未来的智能时代,将依然指引着我们。 毛主席的思想和哲学之所以伟大和远大,从宏观层面来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中国文化品格;从微观上看,渗透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之中的是其无处不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是西方那些哲学人所不具备的内在人文素养和宇宙观。一、宏观层面: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文化品格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渊源,可分三道线索:一是国学,主要是湖湘民间文化与湖湘学统,使其具有雄厚的国学根柢;二是西学,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使其接受了西方哲学先进的、科学的、民主的革命思想;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三道线索,以国学为基础,以西学为参照,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主导,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一独特的哲学形态。
它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交流的最重要的精神成果。分析毛泽东哲学的中国文化性格和它的中国哲学精神、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致思实用”思想特色,使毛泽东哲学具有浓厚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的色彩;
第二,继承了中国哲学“体用合一”的精神风格,塑造出极为浓厚的方法论和应用哲学色彩;
第三,继承中国哲学“躬行实践”风格,创造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色彩;
第四,继承“内圣外王”伦理风格,形成一个以提高主体能动性,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学说。
毛泽东哲学的中国文化性格和中国文化精神根基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生根、发芽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前途,而且还使马克思主义这一西方哲学形态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
同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则又使他得以借助这一崭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变革,使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不再呈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消极认同,而是呈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升华和超越。
二、微观观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传统文化精神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并赋予新的内容,使中国文化精神大量地融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使以毛泽东哲学所表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精神。
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呢?这需要从微观上具体地进行考察,以下就毛泽东哲学体系的精华和特点作一阐述。
(一)致思实用与实事求是中国传统文化有致思实用的趋向,是一种建立在世俗经验基础上的重实践轻思想、重实用轻思辩、近人事远鬼神的趋向。
中国哲学回避彼岸鬼神世界的探究,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世俗生活经验中,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国家秩序的维护。中国哲学不存在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严格区分,整个哲学就是一套信念和准则,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风格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实事求是”一语最早出于《汉书》,在《汉书·河间献王传》里有这样的记载:“河间献王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当时指研究学问要以真实的材料为基础,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来。这本来没有多少哲学意义,只是指一种求实的学风而已。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经过毛泽东的改造和解释,既唯物又辩证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把实事求是提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高度,使之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和灵魂,成为党的思想路线。
(二)知行关系与实践论知行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长期讨论的中心问题。
中国古代知行观可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以程朱为代表的,认为只有“先知后行”,才能使“行”不流于盲目的行动。另一种是以墨子和清初的颜李为代表,主张“先行后知”。直到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说”和“行先知后论”,知行观才有了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清理、批判和总结中国传统知行哲学,最终建构起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哲学,以结论的形式概括出了现代科学的知行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三)一分为二与矛盾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富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对此作了全面的论述。在这篇著作里,除了对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作了系统的解释和创造性发挥外,还批判继承了中国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维传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古代“一分为二”的“两点论”从理论内容上加以改造。
我国历史上的辩证法思维传统源远流长,“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是其主要特征。其内容大致包括:第一,肯定任何事物均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构成相互对待的关系,如“物生有两”、“一生二”、“阴阳二气”等;第二,肯定事物对立面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第三,阴阳合一而为自然的“道”,是一个整体概念。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多处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来阐述“一分为二”的观点,阐明对任何事物都要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不能只看到矛盾一方,更重要的还要看到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他根据老子事物双方对立统一,互为条件的论述和方以智关于“相反相因”的论述,采用了“相反相成”的科学命题;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引出坏的结果的辩证法道理。
老子关于“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以及《孙子兵法》中“示形”(声东击西)等军事辩证法思想,其中尤以发挥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对毛泽东启发很大。毛泽东对古代辩证法思想传统的继承,并非仅仅局限在对某些哲学命题的沿用,或者对某一命题、观点作出崭新的解释,这些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还在总体精神上体现出古代辩证法传统的思想风格,无论他怎样超越、突破古代辩证法,它终究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的辩证法,毛泽东终究是一位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
(四)“内圣外王”与改造主观世界“内圣外王”思想是儒家最基本的精神和信仰。
它的基本内涵是相信社会的统治阶级凭借自己崇高的道德人格力量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影响,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而后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到了《礼记·大学》那里,这种“内圣外王”的思想模式具体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成为儒家传统哲学信念与政治理想根本特征的准确的概括,既是最理想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模式,也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毛泽东充分吸纳并改造古代这些思想,他所致力的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可以分为智、情、意三部分。
第一,在主体结构、认识结构改造上,毛泽东十分重视哲学的普及。他反复提醒、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思想方法,其目的是改变人生的主观世界,这正是儒家“内圣”思想的体现;
第二,在主体观念和情感的改造上,毛泽东把改造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立场观点以及情感态度上升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他十分重视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系统教育,通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观念的灌输,构建起中国人民崭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这种思想不仅超越了儒家文化的藩篱,而且也从根本上否定了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
第三,在主体道德意志结构的改造上,他特别强调主观意志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对愚公移山的精神素来推崇,也体现了中国思想家伦理的意志高于理性智慧的传统思想特色。为此,他树立了诸如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榜样。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发他关于主观世界的改造理论,但是无论怎样超越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他毕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深刻影响。
(五)民本主义与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但也是在毛泽东批判和继承中国古代、近代民本主义思想中逐步形成的。
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古、近代政治哲学的一大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仁政王道”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概括起来,其基本内容就是“重民”、“惠民”以及“为民请命”和“为民作主”,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拯民于水火的入世精神。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运用到党的工作中,形成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为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富有特色的创造,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又一次重要理论贡献,从他的群众观点中可以找到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色彩。
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正是“重民”思想的体现;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正是“惠民”思想的体现;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正是“为民请命”和“为民作主”思想的体现;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也是“重民”思想的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也留有传统民本主义思想的痕迹。
群众路线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创造和发展,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正是运用这个路线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其意义将更加深刻。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改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和科学价值,对于当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提问有点怪。现代思想家哲学家是凭某个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吗?
就中国而言,人民领袖毛主席就是现当代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如今,与马克思主义一样,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无人能企及的。
毛泽东思想中同样鲜明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闪耀着伟大的光辉。《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便是其代表作。至今许多有识之士仍在学习运用,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必然会得到继承、发展和创新,由此,也必然会出现出色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怎么不出,我就是啊,没被人发现就是了。
其他网友回答:不是不出,是没到时候。
1、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哲学家几乎是诞生在时代的领导者或新思潮的发源地,我们现在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毕竟还是在向别人学习,还没有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何谈智慧结晶?但是,时代已经将中国推向领导者的位置,各种思想也在涌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国家已经极大程度地包容各种思想认识,这是新哲学思想诞生的前提条件。
2、功利心仍然弥漫在各阶层,极大地阻碍了新思想的产生,全国上下都奔着如何赚钱,即使哲学家、思想家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动,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大可能让他们静心治学。但是,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哲学的目标出现了,哲学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静化灵魂,让大家淡化功利心,减少浮躁,用更理性的方式去生活。
3、哲学思想的出现一般都会伴生各类顶级艺术作品的诞生。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个苗头,如果仅仅产生屎尿体、梨花体,是很难产生新哲学思想。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有中国相对来说更开放,这次疫情就是明显的佐证,所以,新哲学思想的发源地极大可能是中国。
其他网友回答:出现思想家哲学家的时期,必然是社会动荡时期,必然是出现了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急剧变化时期,上层建筑需要变革的时期,或者是人类对自然或者生存环境有了大的发现,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思想家,哲学家。而现在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稳定的工业生产方式,城市化生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上是适应的。由于科学发达了,人们对自然,对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人类的相互交往交流更方便了,这样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就很难出现了。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个好问题,回顾中国历史出思想家哲学家的时代,是在二千五百年前后的商周春秋战国时代(英国学者凯伦•阿姆斯特朗称为轴心时代)在宋、明时代。这些时代的特点是生产力低下(相对而言)的冷兵器时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呼唤,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那时的人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自已与自己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的主题。这三者关系也是生命的追问的终极问题!宏大的思想追问下就纯产生思想家和哲学家了。
自从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后,科技生产力迅猛发展,人们都寄托于科技(术),不再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自已与自己的和谐关注了!也就是说进入了资本时代。资本时代的特征是利益最大化,这时人与人,人与一切关系都是利益关系,这个时代己没有宏大的思想追求了。一个没有宏大叙事追求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是一个思想懒堕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产生思想家哲学家土壤的时代。没有产生思想家哲学家土壤的时代,怎么可能产生思想家哲学家?
其他网友回答: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指向了现时代哲学的本质与现象,触到了人类哲学与思想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关于为什么现代不出哲学家、思想家,我已撰文《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说》,你可以关注我,打开我的头条写作,看这篇文章,得到解答。谢谢你向我提问,并促使我撰文解答。
其他网友回答:当代思想家哲学家如雨后春笋,只是人们没有机会或者没有眼光辨识。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大多数人在追求猪的生活方式,想的法子拉关系走后门变成猪的生活方式,安稳。猪什么时候出过思想家哲学家?
威海链 » 为什么感觉现代都不出思想家哲学家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