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鉴别古书上的糟粕和精华?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学习好,再验证。

古医书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鉴别很困难,那就得先学后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最简单实用的判定标准:凡是专家认为是糟粕的就是精华,凡是专家认为是精华的就是糟粕。

其他网友回答:

老百姓想吃白面想了几千年,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终于可以不加考虑,不用算计的吃上百年馒头了,那个时候专家说麸皮是糟粕,人不能吃,只能喂猪喂鸡。

过了二三十年,专家又说了,小麦的营养基本都在麸皮上,人们又开始吃黑面馒头。到底什么是糟粕?到底有没有糟粕?又或者说提出糟粕说的本来就是糟粕呢?

其他网友回答:

能学好中医经典就是很不容易的,甚至要毕生的精力。动不动就去其糟粕,改革创新,你以为你是谁?与医圣比肩?自不量力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做实验一个个试呗……屠呦呦当初就是这样验出两千多个疟疾药方是无效的,葛洪的方子按照书上记载的流程配药也治不了病,但起码这个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硬说是精华也未尝不可。

可问题是,其余两千多无效的药方,已经被证实的糟粕,在屠呦呦之前依旧在民间流传着,就算葛洪的方子能治病,概率也是两千分之一。而且这仅仅是疟疾的这一种病,想想都可怕。

屠呦呦可以在实验室里一个一个去试、去验证,而疟疾症患者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中医药方,却只能一个个拿命去试。最乐观的结果也只有两千分之一的概率能得到疗效。而这,只是一种疾病的例子。

感谢屠呦呦。提纯萃取出青蒿素固然是她的伟大成就之一,同时也是她用事实剔除了一种疾病上中医的糟粕,让这两千多无效药方不再被承认、不再被拿去草菅人命……

其他网友回答:

古医学典藉是名医编著,记载有临床经验的医书,就是精华,否则,就不是好书。

学习传统中医,是要学实在医术,不是学空口说胡话。就说现代专家时兴,上工治未病,你可知道上工治未病的含义?还得从基础实践中去体会,否则,你永远也不会治未病。

其他网友回答:

古书的种类复杂,科学的分类是《四库全书》,可以说:四库没有糟粕,只有精华。

中医应该以四库为准,非常遗憾的是:似乎找不到一本繁体字的、竖版的、没有标点符号的《黄帝内经》,市场上简体字丟掉了象形,标点符号打错了,更甚者把藏府改脏腑,意识形态变成了西医物形形态,是不是?大家掂量一下自己怎么想的?象形之人不是西医物形之人,现代中医全错!那么现代版的《黄帝内经》是糟粕吗?

其他网友回答:

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医的学问不是以书本为基准的,而是以我们的身体为基准的。学中医是为了求真求道,以道御术。绝不是为学而学,而是学以致用。学中医要能站在古人的角度,体会到古人的不易与古人的难处,非要为那些一眼假一眼错的而与古人叫真与中医纠缠,那只能说是中医黑了。

我们现在健康人的身体和古代健康人的身体是一样的,或许还不如古代健康人的身体。而现在人对于健康为什么苦苦追求?就是因为现代医学无能,很多疾病根本治疗不了,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亚健康的。而中医的基准,是由完全健康的真人圣人确定的,所以方向是正确的,这就是中医的可贵之处。

其他网友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验证!忠心思想是为了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维护坚守人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发展前行维护人健康使命职责服务!除疾治病,功难题,让人们在自然环境气氛劳动,生活,养老,育儿,创新,传承延续基业前行

标签: 古书 糟粕 鉴别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