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做了很多年阅读推广人,最近几年阅读推广人的收入突然大幅增加,很多人受到诱惑,也想做阅读推广人(就单我自己,每周至少收到5封以上的私信,让我推荐)。
但其实这些人没意识到,如果你想通过阅读变现,首先要学会阅读,学会把书里内容交付出来,也就是问题“读书过程中,如何对书籍进行思考和内化?”
对书籍内容的思考和内化,是做阅读推广人的重要一步,但它之前要有阅读、笔记这两步,之后有输出(写书评、讲书稿、拆书稿、书单)。这是个系统的整体,整体水平提高以后,才能对书籍充分理解、吸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想有人手把手教你这个过程,我推荐日本读书会的培训教材(她们读书会是收费教阅读的)
《高分读书法》
从阅读习惯养成入手,介绍了如何激发阅读兴趣,适合连阅读兴趣都没有的初级读者。
有些看阅读推广人赚钱,也刚开始学习阅读推广人技巧的新人问我,我都会建议先学习功利性阅读。而大多数人这个时候不是虚心学习,而是开始跟我辩论,反复强调功利性阅读有害,读书是以消遣为目的的享受。
我个人觉得读书和做饭类似,你喜欢做饭,在家爱怎么做怎么做,做什么样都行,你消遣,你享受,你开心,你爱干嘛干嘛。可是如果你想把做出来的菜端出去卖钱,成为一个专业的厨师,那就要开始苦练基本功、体检没有传染病、按照规定的流程以达到卫生标准等等。
做阅读推广人也类似,你想变现做阅读推广人。那就赶紧把阅读练好,阅读习惯养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问题里的思考)、输出。
书评、讲书稿、拆书稿、书单写作技巧都认真学,格式仔细对照。
很多人觉得这么多人做阅读推广人,以后就不赚钱。其实根本不用担心,这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情,你觉得阅读推广人轻轻松松就赚钱,可是你写一个试试呀?!大多数人在学习阅读、养成阅读习惯阶段就已经放弃了。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很多人努力的程度也没到拼天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现在不开始行动,下次在看到有人发约稿信息的时候,你就只能重新开始后悔没能力把握机会。
其他网友回答:我平时喜欢读书,但很多书读过之后就忘记了,遭遇了问题中“如何对书籍进行思考和内化”同样的情况。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困惑,如何摆脱这种看完即忘的情况呢?直到遇到了鼹鼠的土豆老师的写作课后,才意识到读书原来不是只读过而已。老师的课程是纯文字版的,课程的开始就是有关阅读方面的。刚开始时不以为然,写作课嘛,干嘛还要扯出阅读的问题,还要在阅读课程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资料名称。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老师不厌其烦的提醒“阅读,阅读......”,“每阅读一本书要后要写笔记、书评、讲书稿......”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是对书籍的理解、吸收的过程,而做笔记、写书评......及查找书中的相应知识点(如:在课程中找相应资料)是要把书中的内容交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那我们可以从《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开始,这是一本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自己是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大岩俊之,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大岩俊之一再告诉我们,读书不是读完了便了事,一定要转化为实际行动。
一、信息的收集整理1、带着问题读书会提高阅读效率。
2、平时阅读时,大都忽略了书的序言、目录、后记等。但恰恰这部分是最不应该忽略的,因为序言部分浓缩了全书的要点;目录是书的全部内容,就好比是一个公司中的组织架构图;后记,也叫“跋”是作者写书后的感想、总结,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感谢。
3、一本书中的内容符合二八法则,其中重要的部分在20%左右。那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尝试从这本书的三分之二处开始看,因为这部分也是书中精华部分所在。
4、阅读时要在书认为重要或不理解的地方划线、做标记、贴标签等方法标识出来,为以后回顾这本书的内容及做读书笔记用。
二、用笔记把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1、利用笔记对书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深记忆。并且,还要定期的对书中的重点部分反复阅读,强化记忆,使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制作读书笔记,首先要写上基本的信息,如书名、作者、笔记制作日期等。
3、思维导图法,这是作者大岩俊之推荐的方法。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名人也都非常推崇的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能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
1、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读完书,要制定“行动目标”行动起来。通过行动来践行书中的知识、技能,进而将这些转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能力。“行动目标”设立的关键在于要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2、设立目标还可以采用SMART法则
Specifie(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
3、通过听觉、视觉、体感去感受和想象目标达成后的样子,促进自己“马上行动”。
4、要明确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及时纠正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进行填补。按《实用性阅读指南》里面教授的方法,开始付诸于行动。
其实,无论是我们读书时所作的笔记,还是写书评、讲书稿等等,这些都是对书籍的思考和内化过程。要想从书中提取有益于自己的知识,就得不断的积极思考书中的内容,提炼出书中的精华,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此才能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
其他网友回答:懂得提问,就是最好的思考。
根据问题,找到答案,然后进行结构化整理和输出就是内化。
理解了什么是思考,什么是内化,下面就介绍下如何做。
一、学会提问,就是思考很多人一拿起书,就开始犯困,本质上是因为他看书仅仅是眼睛在浏览,缺乏了读书的目的,大脑没有思考,于是就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
我们看任何一本书,都要带有目的性,这个目的可以是你想了解一个方法,或是你想了解一个故事。但仅仅有了这个目的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目的,拆解出更多的问题。
这里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作为示例。你可以在开始读书之前思考以下7个问题。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3、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4、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5、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6、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本书的知识?
7、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我以后怎么用?
二、结构化整理和输出根据上一步中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然后梳理出他们的逻辑关系。最常见的逻辑关系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延展开来就是,这本书讲了什么核心思想,作为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想解决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逻辑适用于非虚构类的干货书籍。如果是故事,那就需要梳理故事主线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梳理的过程中,需要记录笔记,大纲思维导图,甚至拆书搞做输出,这样基本可以把一本书吃的比较透。
三、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1、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
实用性的书可分为两种类型:说明规则、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
读法:在原理中找到可以理解的规则,在由原理引导出来的规则或建议的行动中,找到实用原理的意义,找出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际应用。
2、如何阅读想象文字
读法:你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要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3、如何阅读故事书
读法:快读,并且全心全意的读。
4、如何阅读抒情诗
读法:
1、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2、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3、要了解一首诗,一定要读它,一遍又一遍的读。
5、如何阅读历史书
读法:
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6、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
1、无论这类书揭露了多少有关作者的秘密,我们都用不着花上一堆时间来研究作者并未言明的秘密。
2、对于任何自传都要有一点怀疑心,同时别忘了,在你还不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妄下论断。
7、如何阅读当前的事件
读法:阅读当前时间的报导时,要知道谁在写这篇报导。警告:读者要擦亮眼睛。阅读任何东西都要小心翼翼。
我是ONE逍,专注职场和个人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2>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内化方法。
1、文学、历史、人物传记类书籍。
像文学类的书籍更多的是增加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陶冶心灵等;历史、人物类的书籍主要是增长见识、同时吸取一些经验教训等,从中获取一些智慧等。这些书籍的内化方法主要是“写和讲”:写就是梳理书籍的主要内容,写写读书心得和感悟;除了写作,还可以试着讲给别人听,并让别人听懂。写和讲会逼着你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内容,从而更好的内化知识。
2、致用类书籍。
所谓致用类的书籍,说的是如经管、商业、成长等的书籍。这类书籍是可以比较直接地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化为己用的。具体方法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当读到某些有用、有价值的内容时,一定要规划今后应用:考虑可应用的目标,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时间、执行内容和验证成效的标准。然后在读完书之后,把它们拿出来贴在诸如冰箱、墙上等容易看到的地方,用来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更好的内化知识,要把读和思结合在一起。1、读书的时候建议以不同的阅读速度快速阅读一本书。
因为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本书也通常都有重要信息和一般信息的区别,因此我们要学会以不同的速度对书籍进行阅读,而不是以同样的速度慢慢地读。像我的话,通常是以每分钟两千字左右的速度对整本书籍、或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学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掌握的),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找到这本书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后放慢一点速度进行阅读。或者是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快速标记,之后再进行二次阅读或者精读。变速阅读法,可以把粗读和精读结合在一起,既能扩大阅读视野,又能掌握书中的精华,做到既有量,又有质,可以很好地帮我们提高阅读效率。
2、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书之后,要引导自己进行思考。
读书时很多人没有思考的习惯,或者说懒得思考。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思考并不能像呼吸那样自然而然地发生,需要你去主动引导。具体的引导思考的方法就是不断向自己提问,比如:①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追问事物的本质,知其所以然。②以一种“求知”的心态去建立知识的链接,也就是当你学到一个新知识时,你要问一问自己“这个知识点和哪些知识点相似,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和哪些知识互为佐证”等等。③以一种“致用”的心态去应用所学的知识,比如看到我讲的快速阅读方法之后,如果你觉得有一点用,就不能停留在认识的基础上,要实际的用这个方法去读书看看;学到一个海报的设计逻辑后,暂时你可能用不上,但你可以在逛街时可以想想,商场、门店的设计是不是可以参考借鉴这种设计逻辑。
其他网友回答:很早以前,我也有个困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记不住。既然吸收的知识都是模糊的,我干嘛还要看书。特别是看到成功的人,我就很渴望能像他们一样优秀。可看看自己,连书都记不住,还想成功?!简直是笑话。
直到在一篇文章里,看到大岩俊之的阅读故事,我才稍微安心一点。
学习这个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反倒是反反复复,不停纠正,要逐渐去适应和改变才行。习惯新的读书方法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死板地从头到尾看完,并且看完了也就算了,反倒是像大岩俊之那样,把知识学以致用。伴随着积累和坚持,我逐渐地找到了一些进步的途径,不仅能记住知识,还能慢慢地把知识和生活很好地结合。所以,这会我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分享。
很多年以前,还是一名学生的大岩俊之讨厌读书,阅读理解力几乎为零,最怕写作文的他语文成绩勉强合格。因为不爱读书,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让他很痛苦。他的语文成绩在全班平均分以下,所以他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无能之人”。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自信,极度自卑。这点和我很像,我很长时间都躲在自卑的外衣下面。
踏入社会后,他迫不得已地锻炼出了一些阅读和写作技能,但因为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导致他在工作文案上吃过不少苦头,没少挨领导的骂。
30岁后的大岩俊之开始认真阅读。某一天,大岩俊之准备独立创业。无意间看到一句“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话,瞬间点燃了他的奋斗热情。他以为只要模仿成功人士多读书,就能成功。于是,他在一年时间内竟然读完300本书。
上天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300本书读完之后,居然绝大部分内容都记不住。
花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收获甚少,大岩俊之决定仔仔细细查找原因。
花了不少钱参加了很多读书讨论会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他,终于总结出吸收知识的方法。
如果是这样的完美ENDING,大岩俊之一定会欢呼雀跃。谁知随着知识的水涨船高,他发现他的生活依然如初。他当时树立目标想成为一名研讨会的讲师。可读了那么多和这个目标相关的书以后,他灰心丧气地看到残酷的事实。他依然还是读那么多书之前那个他,更别说创业了。
生活的打击往往会让人猛然间成长。
他不断反思,如果仅仅积累了知识但不付诸实践,这样的读书模式真的对自己的人生和目标有意义吗?
大岩俊之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必须改变!改变“自以为是”的读书习惯,除了汲取知识,更要付诸行动。
在不断的坚持和摸索中,大岩俊之总结了很多让自己实际行动起来的方法。他实现了当讲师的目标,更实现了准备多年的独立创业。当然,在其他方面他也实现了很多预期目标。
为了让更多人获取他的经验,大岩俊之写了《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既然大岩俊之通过自己总结的阅读方式成功实现人生目标,那我们可以从他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里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呢?
一、要读书就要学会方法,有哪些经典方法可循?
二、看完书后根本记不住,连知识积累都无法实现更别说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怎样才能牢记内容?
三、大部分人读了那么多书积累了那么丰富的知识以后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就是让知识为自己的能力加持,让知识的价值最大化,对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关键在于行动。道理都懂,如何转化?
首先,一本书就像一家公司,有自己的结构层次。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职能。拿捏好书的层次就能在阅读前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过程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内容阅读,并做好笔记加深印象,必要时学会思维导图,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举一个例子,当你去迪斯尼游玩,是会事先拿着地图看看迪斯尼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先去哪里玩,还是一头扎进迪斯尼漫无目的地开始。一般来说,游完迪斯尼起码要一两天时间,还不排除高峰期排队等候带来的时间浪费。如果你时间有限,挑选推荐指数高的项目,你会玩得特别尽兴。这样一说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阅读也需要规划、挑选,而不是一味地从头到尾地阅读。
当然,如果没有针对性、不分重点地阅读,吸收的内容微乎其微,甚至没读多久就想放弃。好比一个马拉松选手,他能跑完全程,除了体力耐力加毅力,更需要绘制“跑马”路线图,跑完一个目标,接着跑下一个。这样才会减轻感觉永远跑不完的焦虑感。
记住内容的方法有哪些?做笔记的方法也许你听说过很多种,也尝试过,比如直接摘录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且写下你的感想。如果你学会思维导图,把吸收的知识全数化成一张图,你会发现一本书的结构、内容更清楚。
其次,要想记住内容,可以试试找出重要的20%,并且反复阅读,加深印象。如果可以复述给别人听,你会发现,记得更牢。如果记不牢,可以试试大岩俊之介绍的方法,比如,用便利贴记忆法,使用首字来记录文字,创建形象,联系记忆,整理成故事来记忆。
但也别高兴太早,要想清楚地记忆,还是要反复阅读。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大脑从一开始记住到遗忘的时间其实很短。可以看出,如果你不主动去记忆,书本上的内容全部忘记也不奇怪。
最后,大岩俊之提到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但真实情况却是,读完那么多内容后,就算记住了,却没有任何后续行动。其实不光是读书,任何事都如此,如果不行动,就不会有任何成果。
那么阅读到底能带给我们哪些改变?
大岩俊之前后花了5年时间准备创业,前前后后他读了那么书,也在读完后改变自己很多,比如他在读了阅读的书,改变了读书方法,提高了效率。读了关于教学方法的书,活用于他的培训中。读了关于宣传语的书,修改他博客的标题等。
大岩俊之就这样把书里的精华用于自我指导,并付诸行动,最后成就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急于完成远大理想,而是把目标分解成明天就能完成的小步骤,想象实现目标后自己的心情和状态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书的最后罗列了大岩俊之通过读书获得自我启发、创业、考证和掌握领导力的案例。看完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改变,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进而实现人生目标。
你看,通过大岩俊之介绍的方法,你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稍作改良也许就能获得成倍增长的价值认知。
看完之后,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记住书里的内容并不是不可能,只是方法和认知问题。只要稍作调整,就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再付诸行动,这些知识就能转化成你的能力。等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我是子鹃,希望你能喜欢我和你分享的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会读书的人,但是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少,看书的时间碎片化。逐渐意识到对于读书的认识不够深刻,大多数时候只是将读过的内容印入脑海,却没有发挥内容的真正力量。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个时候他们为考取功名,有寒窗苦读十年。而今,我们接触的内容更便于理解和记忆,但因为知识过多,造成很多人没有办法对于书籍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内化。
所以,在读书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读这本书;在读书过程中,记录好笔记,做好标签;读书后再问自己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最喜欢哪部分,对自己有些什么影响。
想要更好的阅读,建议先学怎么阅读,可以看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书中通过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书,并且从中获取知识,转化为己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大家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有效读书技巧,核心概括起来五个字:读书做笔记。听起来很容易的五个字,能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个。当读书做笔记成为一种习惯,当重读成为一种习惯,当整理成为一种习惯,这些好习惯将会使你一生受用。
另外还建议大家进行主题类阅读,有人说这样会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这是在帮助你建立一套阅读体系,因为很多知识点都是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所以更容易形成知识体系。
一、该怎么读书才能有效的吸收书本的知识呢?(读书与记录)
从小到大,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阅读,不管是书本,微信消息或者邮件信息,你能从中收获到什么呢?你又能把多少信息化为己用,成为升级加薪的筹码呢?
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哪怕是消遣类的书,我们也可以开阔眼界和文学素养。我们读书是为了书变成我们的精神财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与记录。
读书笔记法改变了我们读书的思维方式,将“读完就好“的思维转变为”带着目的去读书“。并且提出从”一句话开始“做读书笔记,有效降低了人们对于笔记的恐惧感,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从简单开始。
作者奥野宣之认为不需要将笔记分类,一个笔记本不用分类,可以将信息都罗列在笔记本上:既是读书笔记,也是剪报笔记还是创意随笔。
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印象及理解,简单的摘抄+评论的方式来开启笔记读书法的旅程,摘抄的句子应该是让自己心动的句子,并且是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这样在以后重读时,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当初为什么要读这么书。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活用)
我们读书是为了使用,若是读过后跟没读过一样,读书的时间岂不是浪费了。我们通过读书笔记这一产物,可以将内容进行再创造,创造后的思想一定更加细致、更加深刻,我们还能发现更多新的创意。
重读的过程也在促进思想的内化,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让混乱的思绪,在一次次重读中不断的总结、划分、建立一套独有的思维方式。
读书最终还是为了使用,不论是增加自己的谈资,还是用于投资,写作,都是要将已有的知识内容,加以提炼重组最终达到创新呈现的目的。
其他网友回答:悟空问答 最近一段时间毒素比较多,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最好的将读书内化的方式,不是做笔记或者摘抄,而是先找出书中重要内容,找到关键字词句,把关键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复述一遍。
如果复述不出来,就表明自己并没有理解书中的内容,就再读一遍,再进行复述。复述完了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加深理解,用很少的字再次总结书籍主要内容,用的字数越少,效果就越好,对书籍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其次,读完书之后,可以写书评或者读后感,站在批评者的角度去理解书籍,是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方法。
如果说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书籍内容,是对内容本身进行的输入,那么写书评或读后感则是站在批评者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书籍。
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只有自己可以去理解,或者看待问题,才能慢慢的学会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又一收获。
其他网友回答:我个人觉得,对于读书的人来说,掌握如何阅读的技巧,知道如何对书籍进行思考和内化,很重要,比如说,对一本书,会读书的人读一本书能够消化50%,不会读书的人10%也许消化着都困难。最近看了几本关于阅读的书,我觉得对我影响很大,使我对如何读书,如何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内化,掌握读书的技巧提供了方法,这两本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和《高效能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让读者掌握书籍的内容主题,《高效能阅读》对如何对书籍进行思考和内化做了详细的叙述。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书籍畅销三十几年,书中提到的“基础阅读”“检视阅读”让你对书籍有基础的了解,接下来“分析阅读”让读者真正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直接对话,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透视一本书,让你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主题阅读”是对确定的主题进行阅读,系统的掌握了解主题的内容。《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爱好读书者的基本工具书,帮助读书掌握书籍的内容,进而完成对书籍内容的思考和内化。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是原尻淳一 ,他对如何读书,如何吸收书中的知识,做了主题阅读,再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读书经验,写出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要对在书中看到的经验进行消化吸收,最后把别人好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作者的方法是,首先对书籍进行解剖,做笔记,找重点,抓核心,记录你觉得有用的点,做笔记,或者把重要的知识点整理裁剪成册,再者,把你觉得重要的知识经验和实际进行对照验证,对重要的课题进行“类比读书”,最终把完成对书籍的思考和内化。
总之,读书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如何阅读一本书》和《高效能阅读》是读书的工具,帮助读者拆解、思考、消化书籍,事半功倍。
一点想法和经验,欢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看我给你推荐的这三本书就够了,让你迅速掌握一本书。
第1本我推荐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常年在当当阅读榜单前排。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阅读速度都特别慢。大学的室友可能一天看完一本书,我可能一周才看半本。不管再怎么样节约自己的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都和人家的速度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于是我就从阅读方法上进行改进,提高读书速度。特别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之前我很多的阅读习惯都是错误的。比如我拿到一本新书之后,可能会从第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说,其实很多内容都是没有必要了解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讲的快速阅读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要学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比如你看技能类的书籍,就可以直接挑书中的干货部分来看。
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书的前几部分可能写读者“痛点”,说一下阅读慢的不利因素,以及常见的阅读慢的情况。
其实这些都是举例子,而且说一下这本书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影响我们成长的问题,所以这一部分就可以略过。不看直接就挑干货,看怎么样可以快速的阅读一本书。这也是书中的一个方法,挑书中的重点直接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就是说如果一本书我们一遍看不明白,多看几遍总会明白的。如果我们看的特别慢,那无疑会耽误我们的进度,因此掌握快速的阅读理解方法,这是让我们迅速提升能力的一个捷径。
第二本书《思维导图》。有没有看过一本书之后,明明知道这本书自己在不久前刚刚读完,但是就想不起来这本书里面讲了什么内容的经历?我经常是看见自己书架上的很多书,知道这些书,明明刚刚看过,但就是想不起来书中说了什么。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书中的知识点把握不成体系。如果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书中进行一个框架整理,就可以很好的记住书中的大纲。对于书中所讲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强化记忆,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思维导图类的图书,在各大书店有很多种,但是所有的内容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挑销量高的买一本即可,重要的还是我们要不断的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实践。
第三本书《复盘》。这本书是也是畅销书。甚至在联想的柳传志,要求每个管理层都要认真阅读。
复盘这个词其实是从围棋中得来的,主要回顾,你在和对手下这盘围棋中自己有哪些步骤是下的很好,哪些是下的失误的地方。这样通过反复的分析和查找不足,让自己的棋艺迅速提高。
而作为职场中的人,我们也需要每天将自己这一天来的工作进行一个细致的复盘。把自己的不足之处,尽快调整好。在反思中,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其他网友回答:读书,这个输入的习惯可能大家都有,但是真正的内化,却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简书一哥彭小六的书《洋葱阅读法》写的就是关于国民阅读基础课的内容,里面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十分重要,就是构建阅读体系。
如何来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呢?
1.碎片阅读
彭小六告诉我们碎片阅读不是什么都要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
现在各种平台的课程特别多,我们通常都耐不住好奇心或抱着想学习的心态去购买各种各样的课程,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没有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呢?
因为:
“我们只知道把输入变得越来越多,却忘记了如何去消化。”
那要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呢,比如我们在上班的路上就可以通过听音频来学习我们想学习的内容。彭小六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他想学习如何讲故事,但是平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呀,于是就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听,在一周时间里反复听了三四遍。在这一周里没有听其他别的内容,就把精力放在如何讲故事这个节目了。这也给他带了巨大收获。
他还告诉我们碎片化阅读的核心是:概念。因些在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时候就必须有意地去收集这些概念,并加以整理。比如我们经常会说:输出倒逼输入。实际上“输出”和“输入”分别是两个概念,就是我们要写东西之前就必须先要看书,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这个输入是一个概念,输出也是一个概念,输入到输出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概念。
2.快速阅读
现在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那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呢?对于阅读来说,快速阅读就是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彭小六告诉我们阅读的本质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自己理解的程度去阅读。在这里他提到了五个关键步骤: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
(1)提问。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提问,先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预习。通过目录和序言来大致了解书的结构与作者写该书的原因,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忽略。
(3)扫读。有了以上两个步骤后,在10分钟内把整本书翻一遍,同时标记出重点关注的段落与关键词。
(4)切重点。结合书中说的九宫格笔记或RIA便签读书法把重点章节列举出来。如果关注一个点就用RIA便签读书法,想阅读整本书的核心观念就用九宫格。
(5)复习。运用以上工具所收集起来的知识,从“知道”到“会用”。
3. 主题阅读
《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是这么解释主题阅读的: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的方法。利用碎片阅读的方式来看书和看公众号文章,效率实在是很有限。所以在这里作者教了我们三种关于主题阅读的方式。
(1)碎片化主题阅读。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收集某个话题相关的文章,再进行集中式阅读。推荐工具有:即刻,云笔记。
(2)书籍式主题阅读。对于自己想要研究的某一个主题,可以能过阅读大量与之相关的书籍。比如想了解如何理财,就可以多看一些理财的畅销书,了解不同专家对于理财的看法或方法。
(3)全方位主题阅读。这里指的是可以持续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如说用10年的时间读一个主题。作者在这里现身说法,他说为了学习讲故事的能力,当时看书,看视频,音频课程与线下课程,整个过程用了整整10年,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积累与沉淀。
4.深度阅读
彭小六在书中告诉我们: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我们在阅读,也是在不断提高视角与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遇到一些我们没有接触过的、有价值的内容时,我们必须用深度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深度阅读的步骤也有三个:
(1)寻找联系。在看到某个话题或某个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尝试分析该内容是不是之前有遇到过,能不能通过其他现象来解释,把当下碰到的内容与过去的经验连接起来。
(2)追根溯源。了解了背后的体系后,要寻找第一手的知识。比如多问问自己作者这个结论是从哪里得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源头在哪里?
(3)多场景应用。知道了书中的概念后,还要加以应用,并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自如。比如看完一本书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慢慢养成习惯。
作者认为复习三次就可以产生记忆,五次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经过多场景的应用后,那就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就不存在忘记的问题了。
因此,构建了阅读体系后才能吸收更多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转化成自己的能力,真正的实现内化,发现更宽广的世界。
威海链 » 读书的过程中,如何对书籍进行思考和内化?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