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近代哪个科学家对中国发展最大?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詹天佑也算一个、北京西北青龙桥四山怀抱、山高坡陡、是詹天佑发明了火车的自动挂勾、脱勾、双机头一推一拉、才能成功的跨过崇山峻岭,通往大西北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的、必经之地八大岭、詹天佑的俏像就矗立在青龙桥火车站。

其他网友回答:

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一大批二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们都是祖国的明星,国家的栋梁!

其他网友回答:

近代至今,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一位科学家是钱学森!

  钱学森在1955年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使得我国的飞行器和航天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誉为是中国航天之父。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等极其重要的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是两弹一星中最重要的元勋!

  在其晚年钱学森先生仍然在对中国科研和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而促进了中国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反思和改进。为国家经济腾飞以后,继续向前发展指明了道路!

其他网友回答:

我只认为近代科学家是,从事原子弹,的科学家,因为它的成功,威慑了,保卫了国家多年和平。使国家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军事帝国不敢轻视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人能廷起腰,抬起头。其次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农业专家。试想一下。我国如果没有原子弹,卫星不能上天,中国的地位,将会怎样?!感谢所有科学家对中国的强大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应该是:中国近代哪个科学家对中国发展的贡献(或影响)最大?

如果让我来判断,我个人认为毫无疑问是两弹一星那帮科学家。

两弹一星的两弹是核弹(原子弹、氢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卫星。可以说,是两弹一星确立了我国在二战以后的大国地位,这其中一个例证就是关于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在联合国成立之初(1945年成立),就设定了五个常任理事国(简称五常),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五个战胜国组成,分别是:中华民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

没错,联合国成立之初代表中国的是“中华民国”。即使在国民党败走台湾后,这一身份依然保留,也就是在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代表战胜国中国在联合国列席的依然是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他们依然沿用“中华民国“这个名字。

直到新中国成立22年后的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取代“中华民国”作为五个常任理事国,蒋介石的所谓“中华民国”自动退出联合国!

那么为什么会在联合国成立的22年后才发生这样的变更?我个人认为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密不可分。我们从时间线可以看到这一点:

  •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你要说跟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无关我是不信的。

至于要问两弹一星元勋里的这23位科学家哪一位贡献最大,我认为没必要比较,都一样。有核弹没有导弹也是白搭。你非要评一个孰高孰低也不是没法比较,只是我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我……不忍心做这样的评价……他们在国家穷乏羸弱之际,凭一腔热血为国家拼尽全力,我们这些享受着他们的付出带来的安逸生活的人何忍去评论他们的贡献多寡?

当年,杨振宁回国看望好友邓稼先时问了他一件事:你研制原子弹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说:20元……他们为国出力时是不求回报的,但今天,中国铭记他们的名字。

今天我们有舒适安稳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然后来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军事实力是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近代以来对我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应该是钱学森,当初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国,最后我国政府声援,钱学森也积极装疯卖傻,还用被俘的美军军官对调才得以回国,回国时一本书一片纸都不准带。美军方说钱学森回国可抵5个师。其实钱学森的贡献那止5个师,1O个师都不止。

其他网友回答:

我简单提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赵本山,这个人的贡献最大,原因就是在中国没有谁敢立雕像,只有赵本山一个人敢这么干,牛不牛?

其他网友回答:

钱学森 (中国火箭之父)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和控制论家,为我国火箭科学和工程控制论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领导了中国的核武器的建立,并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和氢弹试验,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他被称为“中国火箭之父”,2009年7月,国际系统工程荣誉协会(欧米茄阿尔法协会)将钱学森评为四位荣誉会员之一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而闻名于世界,从那时起,杂交水稻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几十个国家种植,在饥荒风险高的地区提供了强大的食物来源。由于他的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目前,中国有超过50%的稻田种植了袁隆平的杂交稻,而这些杂交稻稻产量占中国稻米总产量的60%,由于袁隆平的辛勤工作,中国的稻米总产量从1950年的569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947亿吨。

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创始人)

李四光湖北黄冈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蒙古族。他改变了中国“缺油”的局面,使油田的大规模开发,并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的行列。

李四光早年在日本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于1920年从国外回国后成为北京大学的地质学教授。李四光的女儿李琳是中国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和院士,她与着名的生物化学家和院士陈汝璐,因此李四光的家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产生三位院士的家庭。

邓稼先 (中国核计划之父)

邓稼先他是中国科学院核物理专家和院士,他是中国核武器计划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贡献者,1999年,他因其对中国军事科学的贡献,和其他22位科学家,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培源(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培源(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 - 1993年11月24日)是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培源出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6年春,他前往美国,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年底获得硕士学位。1928年,他在埃里克·坦普尔·贝尔的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36年,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跟随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另外清华大学周培元应用数学中心就是以周培元的名字命名的。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 - 1992年6月28日)是中国核物理学家,由于他在中国核工业和核武器计划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他被称为中国的“原子弹之父”。

钱伟长( 应用数学与力学主编)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 - 2010年7月30日)中国物理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1912年10月9 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他的叔叔是着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钱慕,193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担任上海大学(原上海理工大学)主席期间,他致力于大学的重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完成。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关键作用是培养具有完美个性和先进专业知识的优秀新一代。为此,他强调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并对大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表示极大的关注。

于敏(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人物)

于敏1926年出生是中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从1949年起,余先生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开始研究生研究,并担任助教。1951年,他成为中科院现代物理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并在彭焕武的监督下开始研究核物理理论。从1960年底开始,俞参与了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他的主要贡献包括解决核武器的一系列基本和关键理论问题,从而导致氢弹的突破。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研发先驱)

程开甲是中国核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他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先驱和关键人物,他在第一颗中国原子弹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首先计算出中国原子弹爆炸的内部温度和压力,他还解决了内部爆炸的机制,程开甲还是许多核武器试验场/基地及其爆炸过程的主要负责人物。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创造人)

侯德榜是中国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他出生在台江区的福州,于19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预科学院,随后前往美国,195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59年被任命为化学工业部副部,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标签: 近代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