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中医吗?古代人如何称呼医学?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现代我们去看病,都会说看西医还是看中医。但古代我们并没有中医一说,在近代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医其实并不叫中医,而是有几个独特的叫法。

最早称其为“岐黄”。岐黄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传说是黄帝与大臣岐伯共同论述医学的书,于是后人就把医学称为岐黄之术,便有了“岐黄”一词。

随后,称之为“悬壶”。“悬壶”出自于“悬壶济世”的典故。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位老人每天挑着一根长竹竿、悬挂着个大葫芦在集市行医,但一到散集时,老人一看四周无人,就跳进葫芦里,立马不见了。这一秘密被一个叫费长房的人发现了。费长房发现老人不简单,就找到老人,拜老人为师学习医术。后来,费长房学成后,也效仿老人悬挂着个大葫芦行医,救济世人。后人称之为“悬壶济世”,再后来把“悬壶”称之为医学。

再后来又称之为“杏林”和“橘井”。“杏林”和“橘井”分别来自于两个典故。

“杏林”出自汉末三国董奉。董奉与张仲景、华佗齐名,世人称它们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在江西庐山长期隐居,热心为山民诊病,但从不收取诊金,只需要诊好的病人在在山坡上栽杏树即可。被董奉诊好的病人越来越多,栽种的杏树也越来越多,渐渐成了一大片林子。杏林的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买成粮食救济百姓。后来人们在董奉的住处修建了杏坛纪念董奉,“杏林”一词也开始被称之为医学。

“橘井”则出自于典故“橘井泉香”。相传,西汉时期有一位道人,名叫苏耽,道人道行很高,羽化成仙。在临终前,他专业告之其母亲,说明年会有瘟疫发生,到时你可以用家中井里的水泡橘子的叶子水来救治。果不其然,第二年当地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苏耽的母亲按照他的吩咐,取用井水泡橘子的叶子水给乡民喝,一时瘟疫立马得到控制。后人为纪念苏耽的功德,便将“橘井”一词称之为医学。

标签: 古代人 称呼 中医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