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国学经典,为什么有人说儿童版比较少,反而《论语》和《孟子》之类的多一些?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道德经》是老子写给国家统领者、治理者,明示天地宇宙、自然人类运行规律的高等哲学著作。老子本身作为周王室国家图书馆长,人生经历、书籍阅读、社会洞察、天赋积累,且已耄耋之年,他是领袖、智囊的老师,是大智慧者中最具大智慧者,是思想家中思想最深邃者,是哲学家们集体的哲学导师。当时孔子求教于老子,尚且不能当场领悟老子思想境界之高深,有老子的思维“遨游高天,下潜深渊,尤如龙哉?”的评论,就是孔子听了老子的教诲,当场只能一知半解,还必须课下反复思考、琢磨,才能真正明白老子所讲的高深道理。《道德经》一书,短短5000言分80多章节,按“道经”、“德经”两部分,深切透彻地论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道”、“德”辩证、运行、互动的最高运行规律。《道德经》之难、难于《易经》,它是“天书”中的“天书”,既便当代大学教授、哲学博士、鸿儒大家,研读《道德经》之后,大多也是要么人云亦云,要么只能见仁见智。是故,《道德经》压根不是一般知识、普通常人真正能够读懂,并可理解清楚的,何况让孩子们来读呢?所以,它本来就不是儿童读物,幼儿童版本的《道德经》很少有,这就正常了。

我们知道,孔子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因人而异、因才施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积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育方法,非常科学,符合知识学习和人们认知、能力提高的普遍规律,因而孔子作为教育家也是得到了全世界所公认的。

《论语》、《孟子》与《道德经》虽然同属国学经典,甚至也都是古汉语,可它们的区别那是相当大的。古代科举“四书五经”是必考内容,《易经》虽号称“百经之首”,可其位列封建科举必考教程,而尚不能将《道德经》用来为难天下学子。“四书”之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又各自不同,相比较而言,《论语》《孟子》除了更为浅显之外,主要是它们更适合年青、年少的人阅读,而《大学》《中庸》则更适合年龄大些、阅历多些、文化厚些、层次高些的成年人阅读。所以说,将《论语》《孟子》列为国学经典,配以翻译、讲解后,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有较好国学底蕴、科学授学的方法,把这些好的古代的知识文化,以儿童版的方式,向社会作一些传播,基本上还是行得通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书的层次高低不是一个档次。

《道德经》说的是哲学,相对来说比较深奥。

哲学本身就是相对高身高难得学科。

《论语》《孟子》就是语录,一个思想体系。

它并不深奥,说的都是大白话加大道理。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按即“论语”——译者贺麟注),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宣传的发展不一样。

道家的宣传相对来说不如儒家。缺少成体系的从低到高的教材,也是道家思想本身追求的太高所致。

儒家作为表学,光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就帮助其完善了从浅到深的成系列的课本,这一点是比不了的。

儿童的理解难度不一样。

儿童时期,更适合学一些简单的,在一定范围内正确的,并不需要思辨,不需要去探求根本的东西。

《论语》《孟子》很明显适应这一要求,因为它本身就是用表面上正确无比的东西,去附和统治的需求。

这些书在各自的体系里的高低本来就不是一样的。

《道德经》在道家的体系里,几乎是最高的表现,并不是普及性书籍。如果要找出本等同于《论语》《孟子》在儒家体系中的,启蒙性质的书籍,其实我觉得这本反而更合适。

《论语》《孟子》在儒家的体系里也是属于启蒙性的书籍。

比如儒家里比较高的思想内容,实际是在五经体系里,虽然那些大部分都是孔子修编的而不是原创的。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好多东西近乎形而上的不适合儿童理解论语孟子用白话翻译好儿童能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道家经典不适合未成年人学习。不适合智商低。没悟性之人学习。

如果你智商不低。有一定悟性。建议30岁以上的人再读道家经典《老子》。鄙人34岁才开始读道家经典《老子》。还是读不懂。后来借助道家经典《列子》,才读懂《老子》。

《老子》的内容有:

一、世界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二、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三、认识论:以行未末,其出弥越,其知弥少。

……

总之,《老子》不适合儿童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里好多论管理取势决势的内容,成人理解都不容易,不要说孩子了!道即医,你把《内经》前几篇说给孩子听也一样,那个简单。而且随着知见的提升孩子对《内经》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道通万物,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好处。

《论语》为学和自修的内容也好教孩子。其它的内容大人也少有正解,这要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误导孩子也不好。圣人之道在大治大同,你读不懂就是瞎解。

《孟子》还不上档次,里面价值观和思维混乱的地方大人也不一定能辨别出来。就给孩子说《论语》里面的为学自修吧!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和老师们自己的言行才是最好的榜样。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儿童时期是人知初,只能学习孔孟品德,垫好做人的基础。到成年人时候再去修炼生计之道,才能保持人性本色,否则就会炼成低等动物群体之类,不仁不义。

其他网友回答:

人们读《经》不懂《经》,这个就完全对上号了。其个中的道理十分明白而简单:因为人们可能永远也没有办法弄明白"无名"乃时空宇宙自然尺度;所以他们也就更是没有办法忍受老子:"天地本原自在元始"言说方式的方法了。因而如此,这样一来,旦凡是将《经》说释解为"道"者,都是鲁班面前玩大斧,关公门前耍大刀了。因为,佛家称空门,道家称玄门;所以,信佛必悟空,观道必念玄。然,何谓"玄"之之呢?牝牡这个才是能够入道者之门。

按照东渐而来的西学语言言语《逻辑学》,所谓"有"与"无"根源同一,自"玄"而来言说之学,不过乃特定存在于时空宇宙之中能思之灵的"自在存在"罢了。

如此说来的此问,它的实质是在问提众观者:为什么我华夏种族远古先民创世神话在《论语》和《孟子》之类中就没有过教授了呢?儒家按照五四运动时期著名学者胡适的考证,乃起源于我中原华夏殷商时代神庙祭司职人员,但是到孔子这一代已经就"子不语怪力乱神"了;而是专注于已经过往了我中原华夏经典整理以及重新评价、解释了。据史经说,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曾经三次问教于老子,而得自成一体"格物致知"人性论的新儒学学派。

看看《尚书·大禹谟》帝曰我中原华夏文化魂灵:"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今即可明了二家之间是何关系:如果可以和东渐而来的西方学术"相"类拟的话,那么儒者"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乃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逻辑学;进而言之的道家所讲的就是自然哲学(智慧)本原论了。因此,说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古往今来中国文化之中,现在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西方中心论世界历史性误导的误判;不过只是东西方文明同一全球化之中,由于文化生存方式差别的理由(原因,即原始动力因),二者实存着的差异又竟然是如此的巨大而已。

注释:与辩证法同"相"异在的是什么呢?"是"诡辩论。之所以然,扬弃的本质是保存,本体同一的是信仰持存;逻辑家逻辑所指谓的,乃抽象形式根据的理由充足与否;它所反映的内涵反思绝对时空,且以纯粹数学形式表达之之。于是乎之量归于它的质;所以然之质,归于存在的认识论的基质,也就是我们能思之灵作为对象的自然智慧本原之论。因此《小逻辑》§86的黑格尔,才会这样来界说我们能思之灵的模样:纯存在或纯有,之所以当作逻辑学开端,是因为纯有既是纯思,又是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而最初的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不能是得到了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道德经》所讲的道理较深,不容易被儿童所读懂。《论语》和《孟子》,尤其是《论语》的语言比较平实和生活化,所以较为适合儿童学习和了解。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论语》等,都是国学经典,说普及的话,是文人们自以为是,认为《论语》比较好懂,然后《论语》便比较被普及了。

其实,不管《道德经》还是《论语》,大家都没读懂。那就普及哪一种或者都普及,都没什么可以在意的了。

我所讲的没读懂,意思是,没人知道书中原意。不管是哪位大家学者,其实都是在看了经典之后,然后自己研究发现,所讲解出来的意思,都可以用“发明”俩个字来形容。我可以随便列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便知根知底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在这个说,真的是通假字悦吗?如果你回答是,不好意思,你已经错了。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学过某种知识,然后时习之,会愉悦快乐,至少,您就不会。孔子的原意是讲:学习了这个治国本事之后,在没能实际运用之前,要有空复习研究下,怎么复习研究呢?不就是说吗?辩论啊讨论啊,这是唯一的渠道。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很多人,就此认为老子也是阴谋家。事实真是这样吗?您若也这么认为,那您就错了。因为在该篇,老子后面说了: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就简单说到这里吧,亲爱的朋友,您认为呢?本人也准备不久将会发布经典解读视频,欢迎关注交流,我是命理师陈一宏。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成年人都看不懂,何况儿童?再说现代人都爱纸上谈兵,即使能读懂,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不怎么样。因为《道德经》的真谛,根本不在文字里面。

标签: 道德经 孟子 论语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