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等于述说一部哲学史。
“存在”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在此之前,泰勒士将万物归结为“水”,实现思维方式从神话向自然的转变,阿那克西曼德将万物归结为“不定形”,赫拉克利特将万物归结为“在一定方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方寸”即“逻各斯”,而巴门尼德则宣布“存在的东西一定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一定不存在”。从此时起,“存在”就成为西方哲学的中心范畴。
再说“定义”“存在”。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以前面的哲学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定义方式。泰勒士是一种“经验方式”,根据经验“归纳”。这种方式具有直接性,但人们的经验总是有限的,用这种有限的经验去归纳“万物”,局限显然。其他几位哲学家的定义方式是“论证”,依靠演绎逻辑进行推理。在一个“公理”的基础上推论。
后面这种方式的路线是“x是y”,即“它是……”。这种路线规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程序。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中间这个“是(be)”。为什么只有“be”能够规定“存在”,而“be”又是什么东东?
在此基础上,哲学开始展开伟大的篇章。
其他网友回答:小时候,多病的母亲担心自已活不了,总爱抚着我的头说:能看到你长大一点死就好了。那时总听人说起“死”,但不知何意,也就没在其意。大约4岁(或5岁)邻家婴儿意外死亡了,我才明白死就是淹了气、闭了眼、不能说话、离开家人、被埋进坟里…,开始意识到“死”的可怕。随年龄増长,慢慢发现许多不同的人因不同的原因而死的事件发生,知道了人是“有死”的。
人生而有命,即为生命。死便是对生的否定,死了即没了命,不能活。为了逃生避死,高岩高坎可以不要去,没大人陪伴的不下河,但吃饭是人的第一件大事,人不吃饭就要死,要有饭吃就得劳动,因为你又能劳动又能吃饭说明你没死还活着。记住:没死之人即活着,活着就是能劳动能吃饭,能劳动能吃饭是活着的方式。
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而产生知识的过程,“对而象之”是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即认识主体人将认识对象作“物”来对待,即外在于人之物。而外在之物即是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为感觉反应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之物是存在于时空之中的实体。因此“对象物"即是“存在物”,也称为“存在者”。
西方认识论有将人也作对象对待时,人与万物一样都是客观对象,即存在者。但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存在主义阶段,存在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人不是一般的物,人是有生命的特殊物,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着”,人活着就是不停地劳动和不停吃饭。因此,“存在”不是名词,不能作为“存在者”来对待,“存在”是系动词,即“存在着"的意思。
这里有点烧脑了吧,别着急,因为很关键,请细听我说。
先弄清“人“是什么。你是个人,你吃饭时是个食者,你干活时是个劳动者,你吃饱了又不劳动时,你去研究养鸡的技术时,你又是个认识者。这就是说,你是可以作为“认识者“而存在的,但你又不仅是个认识者,而也是个吃饭的食者,劳动的劳动者,有时你又是娱乐者(看电影观众),等等,这一切“XX者”都说明你活着(没死),作为人(这个存在者)存在着。
再弄清人可不可以作认识的对象。人既然可以作为认识主体,人也是可以作认识对象的。如我看到你在劳动,看到你在学养鸡技术,你在看电影,你就是我的认识对象。我是通过外感官发现你这对象的,我可发现你存在于什么地方,就如我发现其它物一样,你作为我的对象只是一个存在物或存在者,而不是活生生的人,那个存在着的生命。
对于人来讲,存在的意义即存在于世,存在着。
其他网友回答:以萨特为代表的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以人的存在为存在本体,而哲学即人对存在的体验。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并使之成为可能,这就是其基本哲学原理:存在先于本质。而中国文化哲学里,强调天人合一,至人神人,是人先于人的,人的存在就是对人的完成。人的完成,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过程。
其他网友回答:存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外部现实世界。是对宇宙中存在的万事万物高度的抽象与概括。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其他网友回答:存在:on(ov)
纯粹西方语言学命题。
它的真实含义在于同一。
与什么同一?与思维对象的同一。
问题的麻烦就出在这里:当思维的对象也是思维的时候,同一对象即差别就出现了。因此,你必说明思维自己的本身根据什么,才会发生之前之后的变易(与差异"相"异在)所以,黑格尔说:存在的本质是概念。
黑格尔之所以敢于这样立说,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违的。因为除中文之外,属于印欧语系西方拼音文字语言中的古希腊on(ov)一词,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只是与毕达哥拉斯"数为万物之灵"相同一),因而只能说它"存在"(关于这一点,可参阅《小逻辑》第86、114、163节)。所以然的黒格尔说:人类真正的纯思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同样,使用汉语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为什么不能产生本体论形而上学的纯思,而只能在进入玄牝之门后才有机会的可能,走上万物宇宙之道的本体论已然所道之理,也正是在于此:汉语既有特定相形且又有特定意义是完美完整的单音节字词。五四运动时期,为什么那么多知名的文化学人主张废除汉字,说它阻碍了中国人智慧的开发,所以必须罗马字母化,中国人才会得救,道理也是从此而来的(诡辩论)。
十分诡异地方在这里
360百科词典上说:本体论(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该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存在"。
但古希腊语却已经是一种死过去了的作古语言。
注释:本身=实体=本体。黑格尔说:"本质映现于自身内,或者说本质是纯粹的反思;因此本质只是自身联系,不过不是直接的,而是反思的自身联系,亦即自身同一。"此书讨论的对象是来自于盎格鲁-撒克撒种族自然主义的实验主义,这样的一个《人性论》休谟命题,即为什么人们自在地(不自觉地)就会把物理当作了他们的伦理在运用呢?(是,即应该"是"的文化论人类学本体命题)
其他网友回答:我觉得“存在”,这既是一种存于某个特定时空的真实存在的东西,又是一种无时不刻出现于任何时空变化莫测的思想。像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就是有点理性主义。它确实真实的无可挑剔,但是它恰恰和我们口中流传已久的形神说有悖。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就已提出形神关系问题。《荀子·天论》中说:“形具而神生”,是说人的躯体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人的心理又是由躯体所派生的,人的身形成了,也就有了心理。东汉桓谭提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新论》)。王充继承此说进而提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里说说的形,即和巴门尼德的“真实存在”有异曲同之处。神,即精神或者心理,也就是所思所想所感。这两种相互依托的形式必符合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宇宙的自然规则。有形即真实,有神即思想,形神在,而世界存。这才是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巴门尼德;存在或者根本不存在,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答案。西方的存在,包涵瓦西里界,不可观察的部分,依旧可以通过间接证据,取得信息。这个答案界限,也涵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量子力学波函数不确定,速度和位置不可同步观察,就是例证。
其他网友回答:存在分实存在和虚存在,实存在是以粒子和粒子的组合态存在,虚存在是以波和波群的形式存在。
西方哲学的“存在”是指实存在,东方则指阴阳。阴阳就指实存在和虚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存在不可定义,哲学毫无意义……
威海链 » 如何定义西方哲学中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