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是中国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还是违背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大家现在所熟悉并使用的简化字的确是在上世纪初开始并在新中国建国后在短时间里确定并推广开来的。但是,对于汉字的简化,它绝对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并非如许多人说的是一种“文化大跃进”,甚至是所谓被批判为“违背中华文化的传承”。

汉字简化,其实正是汉字正常发展历程中的必然方向与必经之路。

关于汉字,它有着非常清晰并悠久的诞生、完善、演变、规范并日趋简化的发展历程。大家都知道,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在最原始的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开始引入象征、会意的方法,对汉字开始进行了第一轮的简化。经过之后是金文,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征的文字。而随着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国的小篆开始成为统一的汉字主体。此时的秦篆显然已经完成了对金文的简化。

小篆虽然统一了字形,成为了全国书写的标准,但笔画依旧还是显得复杂,非常不利于识别学习及书写。晋书就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书难成,即令隶人(笔吏)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于是更方便的隶书就成为了书写简便的公文字体。而小篆到隶书,这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汉字的大规模简化,这一次所简化的笔划与字形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的简化方案。而再从隶书开始再进一步简化成的楷书,也就从此成为了汉字的标准。

但是由于文字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视为驾驭民众的工具,因此从他们来看,汉字根本没有简化的必要,他们本质上希望汉字保持更复杂、也更神秘的形象。所以,这之后的汉字简化,一直只能在民间发展。到了南北朝时,在常用的楷体汉字中,就开始出现了一部分比正字笔画少得多的俗字,那时开始就被叫做简体字了。它们往往会出现在之后演变成的行书与草书的书法作品中。事实上,在当前所实行的简化字体中,有大量的简化字形都是从行书与草书里借鉴出来的。

汉字需要进一步被简化的呼声正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并严重影响中国文化。在学习西方思潮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汉字过于复杂繁琐,理应放弃改用西式字母文字,而有的人却认为汉字的传统依然优秀,对于复杂不易学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简化改造来解决。

于是,包括钱玄同、胡适等当时的文学大家,都纷纷提出了汉字简化的建议与部分方案。在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在1936年又颁令收回。在退守台湾后推行过几次简化均未成功。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汉字简化的工作被正式提出并积极筹备,并于1955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一批简化字表》。从现在来看,这次的简化所经历的时间久。参与的专家多,也相关规范与成熟,其实是总结并汇集了一千多年来汉字简化的总成就。

当然,简化字最大的恶名来源于之后在文革期间推出的“二简字”,过度追求效率与简便,背离了汉字的原形与初衷,所幸在1986年被废止。

所以,综合说来,对于本文所回应的问题来说,汉字的简化,既不能说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创新,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本身就在不断前进与完善的过程,更不能说成是背弃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它事实上正是在体现着中华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自我发展变化的特别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自古人创立以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其中也有几次大的变化,直到最近的楷书简化字。


1956年,现在使用的《汉字简化方案》经过长时间酝酿,并开始在全国推行。1977年又进行了二次简化,但在1986年废止。之所以被废止,就是看到了过分简化所带来的弊病和问题。

汉字是象形文字,又是形声字,每一次变化都会或多或少使其包含的信息量有所变化,汉字简化降低了书写的难度,对汉字的学习普及无疑是有利的,但由于简化也部分丢失所包含的信息,与未简化前相比造成一定的文化隔膜甚至断层也是不可否认的。

建国初期,万象更新,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一些新的观念开始流行,为了提高识字率,普及全民教育,降低识字的难度,对文字进行简化革新也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专家们几年的工作,就有了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

无疑这次汉字简化对文化的革新和教育的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普及率也大幅上升。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次汉字简化也带来了明显的问题和弊病。很多年轻人看不懂繁体字,阅读古代文献困难,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传承的阻隔或断层也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网上曾经流行的一位台湾专家的话: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聖不能听也不能说,買成钩刀下有人头,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淫还是淫!

不能说台湾这位文字专家的话毫无道理,所以对这次简化进行一次修正调整似乎也很有必要,这对以后祖国统一后和香港及台湾的文字接轨也是利大于弊。而且随着电脑等电子显示和输入媒介的普及,真正手写汉字的频率减少,如果采用拼音输入,复杂汉字的输入难度并没有提高,而且还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正如电路中的负反馈,对电路的信号进行修正、补充、调整使其更为准确优良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网友回答:

自然不违背中华文化的传承,但也谈不上是“文化创举”,毕竟历朝历代都有简化现象。就拿我们知道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来说,其实严格说它并不是最早的文字,在甲骨文的同时也有金文,我们熟悉的司母戊鼎就是金文文字。因为书写材料的缘故,相对来说甲骨文比金文更简略,那么甲骨文实际上就是简化文字。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字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实用性。至于观赏性,那是一种更高级的价值。建国后的繁体字简化,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多人能够识字、写字,对于教育普及的功劳当然是善莫大焉的。至于对岸那边声称自己是“正体字”,我们是“残体字”,只能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斗争,而不是真正的学术讨论。

个人认为,喜欢繁体字的可以自己多推广繁体字,但是不需要对简体字排斥、鄙视。都是汉字,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即是伟大创举,也没有违背传承,而且还有了发展。

古人发明汉字初衷,原本是为了记录事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基于此,繁体字又逐渐的变成了简化字,本意是书写更加简约便利。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汉字出现了两个分支,即实用类、艺术类……从古至今,谁也没有想到汉字竟然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数千年不断演变成为书法,而今又上升到了专业艺术学科……汉字书法已经是载体了。

之所以说是伟大创举,把汉字简化写法,是快节奏时代信息传播所迫,更加适合现代人日常记忆、实际应用……

说它没有违背传承,是因为改革后的汉字,完全符合书写法则,结字法与字体架构上只不过是少了一些笔画而已,功能并没有改变,反而使得实用性更强了。

有人认为: 简化字不如繁体字好看。我想说,你是想使用它,还是单纯的只为了看?

有人觉得: 书法中的简化字比繁体字难写。这种说法是天大的玩笑! 只能说你书写技艺很差……

以上是我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简化字当然违背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汉字写就、以典籍形式存续。


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将口语和书面语(即文言文)分开,因为我们的祖先足够智慧,早就知道口语因地域不同、时间流逝而不断变化;而统一的书面语则能保证读书人能不因时间、地域的差异而广泛流传。所以我们整个民族的积累都蕴含于以文言文写就的典籍里。所以只要学过汉字,学过几年文言文,就可以读懂千百年前的书籍。


简化字的广泛推行,使得中国人被锁在了中华文化巨大的精神宝库之外,不懂繁体字、尤其是采用西方随用随学的语符的学习方法来浅薄的记识汉字的读音、笔划、笔顺等,使得所有学生即使学到博士毕业,也难以阅读我们的古籍。那么几千年文明积累就无从谈到深入了解、继承和发扬光大!


再直白一点说,简化字只是一个中间阶段,其当初的最终目的是将汉字拼音化,只不过没有继续。。。可以想见,如果汉字真的拼音化了,那么我们就再也读不懂浩如烟海的典籍、再也不知道我们曾经有那么灿烂的、优秀的文明,我们就都成了没有根的流浪儿,而没有根的人是最好欺负的!!谁希望我们特好欺负呢,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还想像不到,可以参考下今天的越南。所谓越南人,其实最初都是中原人,文明程度非常高。自1948年越南废除了汉字,用了一套没有任何意义的语言符号,没到100年,已经读不懂自己国家的历史了,其国际地位现在如何呢?时刻无奈他国牵着走罢了。


或者可以再看看如下图片中的文字,侵略毁其文字、断其文明方便奴役。这是玛雅文明的过往,但是绝不可以是中华文明的未来!!!


———————— 簡繁體分隔線


簡化字當然違背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以漢字寫就、以典籍形式存續。


世界上只有中國人將口語和書面語(即文言文)分開,因為我們的祖先足夠智慧,早就知道口語因地域不同、時間流逝而不斷變化;而統一的書面語則能保證讀書人能不因時間、地域的差異而廣泛流傳。所以我們整個民族的積累都蘊含於以文言文寫就的典籍里。所以只要學過漢字,學過幾年文言文,就可以讀懂千百年前的書籍。


簡化字的廣泛推行,使得中國人被鎖在了中華文化巨大的精神寶庫之外,不懂繁體字、尤其是採用西方隨用隨學的語符的學習方法來淺薄的記識漢字的讀音、筆划、筆順等,使得所有學生即使學到博士畢業,也難以閱讀我們的古籍。那麼幾千年文明積累就無從談到深入瞭解、繼承和發揚光大!


再直白一點說,簡化字只是一個中間階段,其當初的最終目的是將漢字拼音化,只不過沒有繼續。。。可以想見,如果漢字真的拼音化了,那麼我們就再也讀不懂浩如煙海的典籍、再也不知道我們曾經有那麼燦爛的、優秀的文明,我們就都成了沒有根的流浪兒,而沒有根的人是最好欺負的!!誰希望我們特好欺負呢,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還想像不到,可以參考下今天的越南。所謂越南人,其實最初都是中原人,文明程度非常高。自1948年越南廢除了漢字,用了一套沒有任何意義的語言符號,沒到100年,已經讀不懂自己國家的歷史了,其國際地位現在如何呢?時刻無奈他國牽著走罷了。


或者可以再看看如下圖片中的文字,侵略毀其文字、斷其文明方便奴役。這是瑪雅文明的過往,但是絕不可以是中華文明的未來!!!

其他网友回答: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四新文化的冲击下,去糟粕、存精华,繁文蓐节遭到大洗洗,提倡白话文,汉字简化论,新中国的汉字改革焕发了汉文化青春,更好可美可方便。

凡事都有度,去繁行简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再简就没立体感了。四十年前又一次汉简,就自然而然不了了之。记得蔡文姬的蔡改成艹十才,读菜,改姓不足取,又草率无味。耀改成光十夭,什么想的?峰改成峯,又是什么思路?

汉简变成任性、任意的球,怎么能认人接受。

第一次大刀阔斧地汉简,对扫盲的劳动大众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起到了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普及新文化的新时代的历史作用,功在当代,惠及千秋。

第二次及时遏制粗制滥造,保证了汉字纯洁、大方和美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才赢来了二十年文化繁荣和星光灿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汉字独树一帜,今天汉语和人民币已成为世界不可替代的人类财富和至宝,中华民族屹于世界东方。

中华传承空前繁荣,中华民族文釆飞扬!

其他网友回答:

不光是汉字或者汉语,所谓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同样有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当然,简化汉字但推广在中国大陆有很多争议。不过有争议是好事,理不辩不明,鼓不敲不响。 汉字简化包括两个方面: 是简化汉字的笔画,如把“儀”简化为“仪”,“書”简化为“书”。

第二是精简汉字的数目,在异体字里选定一个,剩下的废弃,比如在“勤、懃”里选用“勤”,不用“懃”。

赞同者认为简化汉字等同于秦始皇“形同文”,是汉字从甲骨,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整个过程的延续。换句话说,上述过程就是一个汉字简化过程。不必求全责备,更不用吹毛求疵。

而反对者认为简化汉字在很大程度上把偏旁、部首的这些重要功能消减了。而且还举了一个例子,如“头”。 頭,本来由表音的“豆”和表意的“页”组成。一切以“豆”为音符的字读都读“豆”;一切以“页”为意符的字都与头面有关系,比如“颈,项”。这样,看到这两个字根,就能猜出字的读音和所指。而简化的“头”字,从字面上,我们既看不明它的读音,更看不出它意思所指。

其次,简化汉字甚至把很多偏旁、部首都改了样,使他们完全失去了提示字意的功能。比如,简化的“车,就不会令人联想起车子的原形(車);简化的言字边也看不出与口舌的关系,如“说”。

其实,文字系统不过就是一套符号体系。完全以象形的方式来“造字”注定是“死胡同”,此路不通,比如“超级大国”可以用一个什么来象形呢?

简化汉字就没有沿着古人“象形”的思路,而是另辟蹊径用了“约定俗成”的方法,比如简化后的“说”,“言”这个偏旁虽然看不出有“口”和“舌”的痕迹,但久而久之,不就习惯成自然了吗?

有人说,简化汉字后字数少了,但歧义增加了。 其实也不会,简化汉字除了自己的词义外,还有特点的语境(上下文)。一般是很难引起歧义的。

所以,要恢复到古人用汉字时“一字一音一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比如说还是“车”字: “坐的士,打的”这两个日常用语里面根本就没有“车”,不是没有歧义吗?这就是约定俗成的力量。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字也是随着吋代的发展在完善,我们国家的文字从以知的甲骨文,演变成繁体字到今天的部分简化字,从大秦帝国统一文字,都是逐步演化进步的。

文字越简单,就越容易学习书写,也就越容易普及,也就有更多的人学习文化知识,学文化知识的人多了,文化的普及就越来越高了,社会的文化发展就加快了,也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今天内地玩繁体字的,只不过是装逼显摆,自认为文化水平很高,朂多就是他们写得来认得到,繁体字并不代表他们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的简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一项伟大创举,对于文字的简化改革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研究简化发展工作进程,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使用和人文交流,汉字的去繁执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视,常抓不懈,汉字简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智慧结晶,它标志着世界的东方大国传统文明历史在不断延伸和发展,它更加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领域的服务,象形文字代表着东方大国的民族特色,象形文字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哲理性,唯物辨证法向着更深层次的进步,象形文字的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添光加彩,将永远值得国家和人民的骄傲!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的国家在决定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简体字”的决策上是正确的,因为简体字便于学习和书写,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语言的发音差异较大,真可谓是“南腔北调 ” 互相都会听不明白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全国人民的语言交流。

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指出要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而规范汉字就是《简体字》,同时也明确指出 ,“繁体字和异体字”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虽然在语言文字法中只硬性规定了教育教学、正式公文,广告用语用字等方面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对个人用字没作硬性要求,但国家要求大力推广规范汉字,(简体字) ,其实就是提倡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使用规范字。

在个人的学习使用上,学习和传承繁体字和中华文化 ,是必要的和无可非议的。

标签: 汉字简化 创举 发展史 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