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都需要一个文化的土壤,而这种文化的土壤所赋予的是向善、秩序和和谐。不论是儒学、道学、墨学、法学还是佛学都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只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时,出现了各自的主张。道家的知止而不殆,无为而无不为,罪莫大于欲得,为而不有,只是告诉人们,多一些义少一些欲。儒家提倡的主忠信、行笃敬,礼义廉耻同样是约束人的不善之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去规矩人与社会的秩序和伦理关系,以求达到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状态。墨家的追求过于极端,缺乏系统性,但其出发点同样是天下太平。法家缺乏以上几家的精神方面的追求,最后归于严法峻刑,终不可取。一个社会的道德法治建设需要几家的融合,以求达到完善,故单独提出某种学说是不可取的,只能让其成为众矢之的,未闻其声,未见其人,未知其好,却已厌然。
其他网友回答:物质是发展了道德却一天比一天堕落了。这说明至秦朝奠定的表儒法里的统治规则,并没有使民族走向文明,法家只是维护了权利的稳定,而儒家的表并没有使人的道德得以提高,反使人民更愚昧,只尊重长和权而没有是和非。一个没有是和非,只有等级的道德只能使人性丧失和社会走向末路。
其他网友回答:中华文明的根是道家哲学,由于两千年的儒术独尊,造成华夏族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根源、哲学基础严重的迷失。在晚清时代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整个华夏文化圈的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不复存在了,儒学在近、现代遭遇过两次低谷,一是五四运动时期,二是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时期。
但是在毛泽东逝世以后,儒学又迎来了复兴的希望。有人可能好奇,儒学为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纵观历史,我认为人的性格有多难以改变,儒学就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儒学本质上不是圣人之学(普通人没人会想当圣人,而是被欲望牵引着,付出的想要无限小,得到的想要无限大。)儒学的意识形态的高度,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和认同。比方说,现在一些爸爸把自己对儿女的溺爱当成一种光荣,自己的孩子在自己面前特别无法无天,就意味着自己对孩子好。
举的例子虽然简单,但这种意识形态体现在方方面面,父母对待孩子这样,造就自己悲惨的将来。社会对待犯罪分子这样,造就盗匪横行的世道。君王对待臣子这样,造就欺上瞒下的佞臣。明朝思想家李贽说那些迂腐的儒生是妇人之仁,我觉得说对了一半。因为有一半的儒生真的相信了这种哲学思想,是妇人之仁。但是有一半的儒生他们知道这些仁义是偏激的,不中正的,但他们绝对不说,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君王对臣子施仁义,就会使有罪者获释,无功者受赏。这样对江山社稷固然不好,但是臣子喜欢啊,他们只要研究怎么讨君王喜欢就行了,不用去为社会和人民做事,做也是敷衍就行了。所以他们愿意鼓吹儒学,那种没有底线、没有条件的的纯的仁义!他们会给这种儒学穿上华丽的外衣,几乎让人看不到他的真实面目,普通人想象不到这些深刻的内涵~!
不过在现今时代,不可能再只有儒家思想一家了,中国的文化底蕴虽然曾经被高度儒化,但近二百年来,全世界进入到了一个全球化新战国时代,中国也半被迫的开始了新的文化复兴。
之所以我说中国是半被迫的文化复兴,是因为有一半原因是外在的,列强入侵,西学东渐,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另一半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要知道古代中国的文盲率基本都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同时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极其普遍。这大大开启了民智。
所以说现在肯定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不再是单纯的儒学,而是包括中国百家文化,还要加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些新的思想。
威海链 » 如今社会发展,你觉得各行业文化底蕴来自儒学还是其他学派?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