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创作,意境和格律孰轻孰重,是两个永远也理不清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学习诗词创作多年,拙作上千首,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一、诗词应以意境为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不朽的经典。何为意境?简言之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好的诗词,作者寥寥几笔便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观者为之动容,引起共鸣。没意境的诗词句子缺乏灵性,言之无物,食之无味。意境是一首诗的灵魂所在,不可或缺,意境的深浅高低,在于创作者遣词造句能力、炼字技巧的运用。在头条诗词圈里,人数众多,诗作如云,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又有多少呢?寥寥无几!
二、格律不可轻废
前面说的意境为先,并不是不顾格律,随意发挥。当然,两者兼得自然是最好不过。格律看似繁琐,其实熟悉了便觉得通透。格律是古体诗的基础,古人深谙音韵平仄之美,才写出传世佳篇。譬如,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才华横溢,一生创作诗词甚多,而且深谙格律,但他偶尔也会写“出律”诗,他并不是不懂格律,而是正因为懂,所以才想尝试破格律以创新,让诗句达到更深的意境。我很赞同这种先立后破,再破而立的观点,既不顽固守旧,也不肆意张扬,创新是一步一步中摸索前进的。而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懂格律,却打着创新的幌子,亵渎古诗词,半壶水,响叮当。
诗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诗填词重在真情实感,而非卖弄风雅,玩儿文字游戏。空有浮夸意境,完全不谙格律的诗,只可谓打油诗。合韵合律却毫无灵魂的诗,虚有其表,切不可取…
意境最重要,格规为次。这是我个人看法,还是听听专家学者的看法,那才受益匪浅。活到老学到老,老朽永远学不完。
其他网友回答:红花与绿叶都重要,意境与格律双全才完美。有意境无格律那是打油好诗,有格律无意境等于无灵魂神韵。既要格律也要意境才完美,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主要还是水平关系,没能充分发挥好,别说今人,就是古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世上万物没有完美无缺,完美的极少。月也有阴晴圆缺。只有写得更好,没有最好。艺术本身无止境!能够把自己生平所学发挥到极致,对自己来说已经是最好,但不代表天下最好,自己认为最好,等于满足了,怎么还会进步。只有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虚心学习,把作品质量提高发挥到最高意境,和古人先贤去比较,才能明白领悟什么最重要了!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请!好的诗词肯定很注重格律的,同时也有很好的意境。自认为,意境稍重
其他网友回答:我觉得诗词里意境最重要。现在的社会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大数据时代,诗词应该顺应潮流,打破陈旧的规矩,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达到弘扬正气,激发斗志的文化效果。但是,诗词的格律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可以沿用和传承。但不要拿出一副老夫子的面孔,对其它格式的作品横加指责,一家独大的想法不可取,反之,只能让人唾弃。头条文苑百花齐放,只要弘扬正能量,都需支持和鼓励!
经常看见这样的问题,诗词创作格律重要还是意境重要?
这让我困惑,按理说一个是目的,一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不可比的。 习诗词什么最重要?这问题本来是简单之极,自己所欠缺的,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但我问了两个诗友后却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并不知道自己欠缺些什么,并不知道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到底处于那一个层面?所以也不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借此题目,试将其分六个层级简述一下,欢迎对号入座,看看我们到底缺些什么,所缺则所要。
1、能按五言和七言句子的基本节奏写出五言和七言的句子,并标出节奏分隔线(如:千山|鸟|飞绝)和所用词汇的构成方法。(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后补结构、方位结构、数量结构等。)
2、在头条对联中,能对出与上联节奏、词性和词汇结构一致的下联句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在这一层,句子的畅顺达意是最重要的,因没有要求是一定要做诗句,所以格律、意象、意境都不重要。这一层,要求不高,我相信能读到这里的人都应该百份百可过。
诗是形象的语言,所以进入这一层,首先要将我们的思维切换到形象模式。 我们都知道,意境是通过不同的意象组合达成的,这阶段我们对意境的了解还比较模糊,所以我们先把境字去掉 。
1、你能够将你在第一关所做的句子,改为用不同的意象组合,达成同一个意思吗?
2、诗词中的意象,由于大都经过历史的沉淀,有些成为了典故,有些有了特定的含义。我举个例:鹧鸪,在常人眼中是一种鸟,在厨师眼中是一种食材,而在格律诗人眼中,鹧鸪就是思乡怀远的意象,所以有稼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尤侗:“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尽首低。”这些句子。在阅读中,对类似的意象、典故,你能准确把握一半以上吗?
此层的重点是意象的认识和运用,仍然与格律和意境无关。
你能以第二层所做的句子,按起承转合章法,多写几句,组成一首只需押韵不论平仄的五言或七言诗吗,并说出这首诗中你是怎样进行起承转合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样通过意象组合去达成的。
第四层,格律你能将第三层所写的诗改动一下,在不失意的情况下,使其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吗?
在这层中,主要解决诗的韵律美的问题,所以格律最为重要。
声律和格律有所不同,格律是使句子合符平仄要求,而平仄只是声调的二元简化,非平则仄。实际上,仄声我们又可以分出上声,去声和入声。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促音。今日的南方口音,基本能分辨。北方口音中,入声字已不存在,所谓不存在,实质是说入声字的调值发生了变化,有学者研究表示,虽然普通话中入声字已派入其他三声,但其调值仍与该声调中的其他字稍有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普通话朗读一些押入声韵的词,如《满江红•怒发冲冠》、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句子力度的原因。
忍泪|属|何心?忍泪|是|何心?忍泪|竟|何心?这三句句子都是仄仄仄平平,都合律。但属字是入声(短促),是字是去声(降调),竟字是上声(升调)。同一意思的字句,用不同的声调朗读,情感的表达便会不同。降调时,可能是悲哀。升调时,可能会变为悲壮。 所以诗词写作中,格律的最终目的,是为情感表述服务,为意境的达成服务。
意境,是诗词的终极目标,是每一诗者的追求。意境,实际上是一种触感,能触及则有,触不及则无。
有时侯,我们读完一首诗,会陷入诗人的语境中,或安谧闲静,或沉郁悲凉,或明快高旷,或慷慨激昂 ,或莫名其妙,这就是意境。 同一首诗词,不同的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境,感受都有不同。有些人会感受到,也有些人感受不到。
而作为诗者,意境往往产生于诗前。所谓触景生情,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一景色,触及某一物件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意绪。于是,我们便试图去捕捉,先是选取意象,试图还原场景。在我们试图将这种意绪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其又不断在减弱,很多时侯,我们还来不及成句,其便消失无存。只有一些感受强烈的意绪,终于被转为文字,就有了作品。
所以,意境并不是我们说要有就可以有,其可遇而不可求。还有一点,有了触感,你还得有将其转化为文字的功力。而刚才所述的前五层,都是古人为我们总结出的经验,为我们登上第六层所搭下的阶梯。
很多概念,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想更多了解,可关注我,我会在文章里分享更多。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意境深远的诗歌人見人爱。与片面追求格律,必蹈古板之辙。有词牌名,必须讲求格律,一事以论。
其他网友回答:格律与意境
一、格律诗的格律
每一个样式的文学种类当有其自身的规律的约束和其外在的形式,不然的话,文学还分类干什么?诗词若没了诗词的规则?还叫诗词么?
很多东西都有规则的,象棋需要规则,围棋需要规则,炒菜需要规则,篮球需要规则,足球需要规则,乒乓球需要规则!否则,随心所欲的话,象棋里我的“马”来个直线踢死你的炮,你能干?拳击比赛的时候,你上去用脚踹,你不输?炒菜时直接把一堆菜扔进去开火,它能好吃
威海链 » 诗词里你觉得意境和格律谁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