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会打仗,早有定论。 要听毛主席的话,不要信罗贯中的小说家言!
毛泽东主席、大将粟裕、司马懿、陈寿等,都认为诸葛亮不会打仗。至于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论怎么说诸葛亮牛,都不靠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1.最能看清诸葛亮面目的是毛主席!
第一,毛泽东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第二,《古文辞类纂》收录的苏洵的《权书·项籍》一文,苏洵认为诸葛亮把战略重点放在益州难以进取天下,是战略上的失策。毛泽东就此评点到:"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仅赞同苏洵对诸葛亮战略失误的批评,而且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第三,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诸葛亮的本职工作是保障后方,接应粮草。“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 诸葛亮传》。 可是,这次失败恰恰在于没有“足食足兵”,诸葛亮没有尽到责任。“夫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庙算不胜,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刘备在关羽被杀两年后(221-222)发动夷陵之战,这期间,刘备应当有机会做好基本的物资准备,但结果是不充分的,从而导致战略战术双重的失败。 显然,夷陵之战上策应该是水路进军,可以速战速决,又可因粮于敌。而最终战线和时间拉长,根本原因是没做好预案,最终因粮草不济而败,而非结营不当。
2.粟裕评价诸葛亮:在粟裕论述大兵团歼灭战时,有人问粟裕,诸葛亮是不是军事家?粟裕说:“不是”。
3.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4.陈寿评价诸葛亮: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5.首次北伐错用马谡是极愚蠢的错误,诸葛亮既不识人,又不听智语,刘备告诫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而诸葛亮竟然如叛逆的中学生,偏要用马谡。
6.六出祁山皆不胜,而耗尽蜀国民力民心,留下将相不和而姜维出走沓中,蜀汉上下离心离德,以致邓艾兵临城下不战而降。
其他网友回答:缺少雄才大略,扶助刘备,在鼎足三国未稳时,更缺少人尽其用,才尽周全方位稳用,用人方略,缺乏慎思细虑。仍可看到诸葛亮对有益奇见,也是足智包容耐心听取,不能够善待偏见异议,还有运气,缺少前见之明深滤远成稳卓识。总之,在战略上缺少全方位远见卓识,在战术上,缺少足智多谋的知人善任。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这里涉及杰出人物与历史进程的关系,再杰出的人物也是人,都应该走下神坛。“时来运转皆同力,失去英雄不自由。”统一条件不具备,诸葛亮再有能力也没办法。
诸葛亮是军政两用人才,和西周姜子牙,前秦王猛相似。姜子牙年龄很高才投奔西周的,周文王周武王有才能,再有姜子牙辅佐消灭了商朝。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王猛是非常有才能的,他去世前曾叮嘱苻坚不要进攻东晋,因为东晋是正统所在,要着力处理好前秦内部矛盾。苻坚没有听,进攻东晋导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假如王猛在世,前秦不能统一全国也不至于灭亡。而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及灭亡也不能指责王猛无能。因为,苻坚没有听从王猛生前的建议。同样道理,蜀汉没有统一全国也不能指责诸葛亮无能,是不具备统一条件。
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采用“尊刘抑曹”观念,把诸葛亮描绘成上知天文,下哓地理,神机妙算的人物。中国人把诸葛亮当成了智慧的化身。去掉诸葛亮的神话,诸葛亮仍不失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书法家。只是历史没有给诸葛亮统一全国的机会。
1、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的时候天下大势己逐渐明朗,曹操控制朝廷,占据北方难于争锋。孙权凭借父兄基业占据江东非常稳固。刘备属于寄居刘表之处,几乎没有什么实力。
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思想是科学合理的,是三分天下,再找机会北伐中原,消灭汉贼,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此之前鲁肃、孙权“塌上对”属于二分天下。
历史发展进程表明“隆中对”三分天下已经实现,只是多种因素导致像刘秀那样统一全国,重兴汉室计划没有实现。
刘备在夺取蜀地和汉中后形势很好,有统一全国的希望。关羽丢失了荆州,刘备夷陵之战惨败使蜀汉遭到严重损失,再想统一全国几乎不可能。
诸葛亮临危受命,采取强有力措施,使蜀汉度过了危机。但是,此时魏蜀吴三方蜀是最弱的一方,诸葛亮没有丧失信心,仍坚持六出祁山伐魏,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蜀地建立地方政权的诸葛亮管理最为成功,诸葛亮出仕之前提出“隆中对”是著名战略规划,只是刘备和关羽因素导致这个战略规划出现折扣,没有实现。
其他网友回答:千万不要以为统一中国很简单,这是一个超级难的任务,诸葛亮是很有能力,也很勤奋的政治家、军事家,但统一光有能力是不行的,还要有基础、有机遇才行。比如秦始皇,他如果生在燕国,能统一吗?燕国太子丹和嬴政都在赵国当质子,两人还玩过,算是发小,但是人家嬴政家里基础好,从秦孝公变法以来,连续几代人的努力,成了超级大国,而你燕国一直徘徊在发展中国家阵营,被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长期分裂,形成的小国对峙,要实现统一的话,需要基础好,也就是要几代人持续的努力。秦始皇算一个,司马炎也算一个,司马家的天下来自曹魏,取代曹魏算是政府换届,曹操是这一系的老祖;杨坚也算一个,开山老祖要从宇文泰开始算;忽必烈也算一个,老祖是铁木真;顺治也算一个,顺治上小学期间,清朝统一中原,顺治是神童吗?难道诸葛亮不如顺治?
如果是那种统一的大王朝突然崩溃,就会在暴风骤雨中出现很多草头王,这时候机遇来了,如果有人恰好是各位大王中悟性超高的一位,那么他的时代就来了,一代人就可以实现统一。
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他们四个就是一代人实现统一。
诸葛亮很不幸,他的段位虽然很高,曹操、孙权也不是吃素的,这个机遇他们三个人来分,谁也统一不了,要统一就要拼下一代了领导人,下一代还不行,就拼下下一代。
别说诸葛亮没有统一,就是全球都知道的成吉思汗,打了一辈子仗,也就统一了蒙古、西辽、花剌子模,临死时西夏还有半口气,金国还健在,南宋、吐蕃、大理、高丽还在过小日子,辽东地区还冒出来临海、东夏、东辽等几个小国。这些直到他孙子忽必烈才解决,南宋灭亡时,忽必烈已经六十四岁了。
统一天下,很多时候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领导人要有大禹治水的智慧,愚公移山的决心,鞠躬尽瘁的忠贞。这样的精神诸葛亮有,但是后来者没有,革命事业半途而废,蜀汉败就败在接班人上。
从全球视角而言,汉尼拔、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是西方军事界的四大天王,但只有亚历山大建成了可以与中国比拟的帝国,凯撒算是及格,汉尼拔、拿破仑都是身死国灭,还不是被吹上天了。其他法国的红衣主教,瑞典的古斯塔夫,奥地利的欧根亲王也都封了神,诸葛亮比他们很多人都要强,以微弱力量,横挑强敌,不落下风,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蜀汉全国总兵力仅有十万,你还要守备中央,防备东吴,震慑南蛮;而曹魏在蜀汉前线就布置了二十万大军,这还不算战略机动部队。诸葛亮是千古奇才!
其他网友回答:这就是他仰天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做后勤可以,打仗勉为其难,算得上经济家,大管家,政治家,不是军事家。支撑起刘备打下的天下可以,统一天下绝无可能。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确实值得敬仰。事必躬亲也不可取,没有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后继人才。
其他网友回答:能够辅佐一个打了半辈子败仗的刘备成为汉中王已经够神了。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要统一中国靠一代人不可能完成。
其他网友回答:不要以成败来论英雄,蜀汉本身就是个死局,换了谁都破不了这个局。蜀从军队数量,人口总数,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方面都不是和魏在一个数量等级上,简单来说就一个军队粮草问题,就没法解决,所以魏就用一招,坚守不战,耗都可以耗死你了,你怎么打?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谋略都是徒劳,诸葛亮想要野战,打歼灭战,运动战,快战。魏军就坚守不出,逼着你打攻城战,打持久战,打消耗战,你想围点打援,人家理都不理你,再说以蜀的军力有打那个围点打援的本钱么?
历来北伐,也就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从南京打到北京,以二十五万大军面对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崩溃,士无恋战之心的朽暮元朝,当时诸葛亮面对的是带甲百万,上将千员,在政治上由于实行九品中正制,向世家大族大开仕途和做官的绿色通道,而得到普遍的拥护。魏国已开国两代,拥护汉朝的人已基本没有,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魏国,怎么打才能打得嬴?诸葛亮面对之敌可不是当年刘邦面对的那个,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侏儒的楚霸王,一而再,再而三给刘邦机会,再说以大魏的实力远不是当年项羽可比。
那些古来的名将,或者是军事家,如果设身处地站在诸葛亮的角度,又该怎么破局,我看是破不了的,或者有,我想洗耳恭听。
其他网友回答: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大概意思就是:当国家逐渐恢复元气的时候,诸葛亮开始想实现他远大的抱负,那就是去统一华夏。认为自己如果去世之后,蜀国再也没有能够讨伐中原去和强大的魏国对抗的人了,所以他不断的兴兵北伐,屡次与魏国交战。
然而以诸葛亮的才干,对于得民心平息内乱很有一套,但打仗时很少用奇异的谋略,他治理人民的才干比他战争时的策略要运用得好。他所面对的敌军统帅,又都是些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加上蜀国的军队以寡敌众;后方的物资运输又相当困难;所以虽然连续多年兴师动众,但却没能取得很好的战绩。
当年的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因为他们估计自己的才能在军事上得不到很好兼顾的原因。诸葛亮在治理政事上的能力,可以说和管仲、萧何相比毫不逊色,但他的身边缺少像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
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其他网友回答:
天降奇才诸葛亮
威海链 » 诸葛亮被世人夸的神乎其神,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