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唯需回答问题即可。滥竽充数是专业人士。纠正一个问题,《论语》作者不是孔子,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之言及孔子同弟子的对话,其作者是个千古之谜。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二十篇,五百一十五章。关于君子语段抄录如下: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2)
3、君子不重则不威(1.8)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14)
5、君子不器(2.12)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8、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3.7)
9、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3.24)
10、君子去仁,恶乎成名(4.5)
1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4.5)
12、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4.10)
1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
14、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4.16)
15、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4.24)
16、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5.3)
17、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6)
18、君子周急不继富(6.4)
19、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18)
21、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6.27)
22、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7.33)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
24、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8.2)
25、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运鄙倍矣(8.4)
26、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8.8)
27、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28、君子不次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10.6)
29、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11.1)
30、君子不忧不惧(12.4)三见。
3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12.5)
32、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己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12.8)
3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2.16)
3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3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36、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38、君子易事而难说也。(13.25)
3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3.26)
40、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
41、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14.6)
4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
43、君子思不出其位。(14.26)
44、君子恥其言而过其行。(14.27)
45、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14.28)
46、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5.2)
47、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5.7)
4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15.18)
49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50、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20)
5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5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
5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
5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5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15.34)
56、君子贞而不谅(15.37)
5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6.1)
58、孔子曰:“司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末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
5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而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
6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6.8)
6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6.10)
62、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7.4)
63、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7.21)
64、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3)三见。
65、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17.24)
66、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於一人。(18.10)
6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矜不能。(19.3)
6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可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69、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70、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历。(19.9)
71、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19.10)
72、君子之道,焉可诬也?(19.12)
73、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19.20)
7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19.21)
74、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0.2)二见。
75、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20.3)
君子,巜论语》中约83见。
至于孔子皆能否做到,其为圣人,毋庸置疑。这些富于哲理的语录,是生活感悟的结晶,是生命深邃的体验与醒悟。是社会实践高度概括与总结,是心灵的闪光,是心灵深处之灵动而产生的凝炼,自然生动而感人。自然而然地不是强迫地指导着芸芸众生。
公元20190919
公元20190918
9、
其他网友回答:《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载、保存、提供并初步整理的,由再传弟子添加的,记录孔子与部分弟子言行及个别学习内容的“片段”式散文集。
我依据的文本,去掉篇名、标点符号等,《论语》全书仅一万五千九百四十六字,这其中还包括原本重复的。
《论语》中“君子”凡107见。
“君子”是与“小人”相对应的概念。这一组对立概念,既抽象又具体,从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分出若干组别: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是小人;学识修养高的人是君子,学识修养低的人是小人;志向远大的人是君子,目光短浅的人是小人;宽宏大量的人是君子,气量狭小的人是小人;做事大气的人是君子,做事小气的人是小人;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是君子,身分低没地位的人是小人;富贵的人是君子,贫贱的人是小人……
当然,人们一般认为君子是道德境界高尚的人,从这个层面看孔子是真君子。《论语》中谈及的君子之风孔子都做到了。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主义、有追求的人,为了弘扬“仁”,维护“礼”,他坚守“义”,做到了“信”。做为圣人的孔子有高人一筹之处,又没有完全脱俗,通俗一点说,孔子是一个对自我严格要求,积极进取的有思想的人。孔子不是神,也不是妖,他待人处事“无可无不可”是一个没有私心的实实在在的大好人,是个品行正直而又不固执、不任性的好人。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没写过这书,是他的学生们把自己聆听到的经典教诲,整理成集叫《论语》的。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这些我不太懂了!请教专业人士吧!我想孔子也是一个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未必他倡导的所有君子行为他都能做到,但他一直在追求这种境界吧!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邀请!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孔子有很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言论,如: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等等还有不少,这些都是君子和小人之别,尤其重要的是孔子的君子小人,并不是现代人理解的意思,孔子的君子小人划分最开始是对学生的分类,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教之前虽然没有分类,教之后就有了分类,孔子把人分为五类:无类人、小人、君子、圣人、圣贤。小人就是懂了一些知识后,就没有长进,不能进行深造了,说白了就是普通人,就是大众的多数,就是平常人,就是小人物;君子是有大悟,并能理解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孔子周游列国带的学生就是孔子认为的君子之人。
上面君子的描述都不全面,孔子对君子之道有一个全面的论述,只有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每一句涵盖了“天时、地利、人和”,更涵盖了“学道、传道授业、解惑”,更加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界大同”,这三句话的意思课本上理解严重错误,详解见本人文章《全面解读论语》。
这三句话就是君子之道,孔子最终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界大同”,周游列国发现没有“天时、地利、人和”配合,周游列国失败,退而求其次,实现了“学道、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理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是个普通打工者。论语中的君子都是特定人物!老夫子把人分成君子小人就注定了阶级对抗!知易而不识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老夫子确从没坦荡过,教人这样做那样做,做不到行不言之教,即拿不起也放不下!君为轻民为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两权相争取其中!一直都在打太极,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一词便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见孔子对于“君子”是多热衷。咱们先看他对君子和小人定义:孔子把国人分做君子(或称人)和小人(或称民)两类。君子就是统治阶层的人,小人就是广大劳动群众。
再看他对君子的论述
1.子曰:“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君子不会像器具那样,只在某一个方面有用处,而应博学多识,在多个方便都有着相应的技能。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孔子的技能在当时算是多的,但做不到“治国理政”,外交时有个夹谷之会,孔子下令腰斩了齐国多名喜剧演员。
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孔子回答说:“把想说的话,先践行了,再按照你做的说出来,这样便可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让别人守孝三年,不得娱乐;宰我认为守孝一年就可以了,孔子在背后大骂他不仁。可孔子自己在母丧当年就想去吃霸王餐。从这点来看他是个伪君子。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别人,但却不以私情互相串联;小人会相互勾结,但却在道义上不能团结众人。
孔子跑官要官就是托关系、走后门,用私情和别人串联。从这点来看他非君子所为。
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对待天下的人与事,没有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也没有一定不去做的事情,只会遵循道义去做该做的事情。
孔子痴迷为官,周游列国十四年,就是一定要当官,甚至反臣给官他也想干。并未遵循道义。说明孔子说一套做一套。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关心的是德行,而小人关心的是土地田产。君子想到的是法律刑罚,而小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实惠。
孔子本身是反对法律的,子产和晋国“铸刑鼎”向社会公示法律条文后,孔子气得诅咒晋国灭亡。孔子重视礼,不看重法律,他甚至认为法律是有害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能够知晓大义,小人只会看重切身利益。
孔子及其贤徒们在卫国白吃几年饭,人家一出事,他们就跑了。这就是孔子及七十二贤的“义”。
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远离了仁义,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君子”呢?君子在一顿饭的时间也也不能违背仁义道德,即便是在最紧迫的时候也能够按道德去做事情,即便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能够按德行去做事情。
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能够做到慎重的说话,而敏锐的行动。
这一点孔子也没做到,经常脱口而出,自相矛盾,并未慎重说话。孔子一会无实据地乱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一会又说:“敬鬼神而远之”,这就是要远离盛德?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戚戚:忧愁。君子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荡安详,小人心胸狭窄常常迫促忧愁。孔子这句话是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内心常态。
孔子曾让子贡搞外交以阻齐伐鲁。子贡一行,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用的是阴谋诡计而非坦荡荡的行为。
1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出自《论语·子张》。食:同“蚀”。君子的过失,好像日蚀、月蚀那样。他犯过时,人人可看见;他改过时,人人都仰望他。这句话是说君子也会有过失的,但他的发生过失和改正过失都是正大光明的,因而人们不会减弱对他的景仰和尊崇。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管弦和歌唱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使唤。’”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被学生指出错误后,还死不认错。却说自己之前是开玩笑的!这就是孔子对犯错的态度。和自己提倡的君子的做法完全 相反。
其他网友回答:抱歉,一知半解,不敢班门弄斧。只记得老师教过一句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思而慎于言有道而正焉。慎言慎言吧。
威海链 » 请专业人士回答一下,孔子写的论语里哪些是对于君子的论述?他全都做的到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