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在现代社会还是不是每个人必读的书?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不可能,因为文化多元化,每个人的想法不再是一刀切的了,论语只能成为大众化,而绝无法垄断每个人。甚至可以这么说,当今社会,没有那种思想是可以实现的。否则就是骗子哄你的。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小學教育中,可以有選擇地挑選一部分《論語》的內容,放在語文課裏面讓學生學習。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论语是儒学的经典。现在是另一个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时代。你要是想学儒或者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那论语是绕不过去的,必须深入研究的一本书。如果不是那没有必要学习它,毕竟信息大爆炸时代可以学的太多了,没有谁能面面俱到,选择自己喜欢的深入学习,研究,其他的适度了解一下就好。

其他网友回答:

《论语》也是国学,是国学就应该要学,有人不学不是国学与《论语》的不幸和失败,而是不学者自已的损失。就像中医虽好,却也有人不信。不信拉倒,有病就别找中医,反正谁吃亏谁知道。

人活于世,每日奔波忙碌于生活,目的无非是为了自已肉体上的享乐与满足。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在每一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里,或快乐的老去,或遗憾的早亡,或明明白白的走了,或胡里胡涂的死掉。总之,每个人在人世间所走过的这段路程里,生活的都是否有意义,如不去认真的进行对比,是难已知晓其中答案的。但只要稍微进行一下比较,就会不难发现,其实人与人的差别还是相当之大的。金钱财产上的悬殊,是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差别,一个生不带来,死不跟去的坏东西,被它折磨了一世,活着是累坠,最后终于可摆脱它了,兴许还会生出就要与之永别了的另一种快感也不好说。在人的社会里,只有精神上的贫富,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一个人面临死亡时,当他回味自已的一生,能够笑着离开人世,说明这人活明白了,对自已的一生他很骄傲,他心里是装满了愉快,他是乘着一种精神的力量,“驾鹤仙游"去了,他被留在世间的“足迹",上面写着的也是“道德"两个字。而当一个人,在他濒临要死的时候,却还忘不了他银行里的存款和放在保险柜里的珠宝金钻,眼巴巴看着他住的别墅,瞅着那玉做的古玩和上等木制的家具,内心不无凄惨的还装着难已割舍的贪婪与阵阵袭来的哀怨,手握钞票,继续做着他发财的梦,魂魄已在梁上绕了三圈,嘴里却还嘟嘟着股票的涨跌,直到阎王派来的小鬼,把一道铁链套他脖上,才算终于锁走了这个守财奴。守财奴们是不学《论语》的,因为他们不懂仁义礼智信,他们只认钱。当然,现当代的经济社会,认钱也并不是缺点。但是做人不能光认钱,而不知道别的,尤其道德仁义,这些社会最基本的东西,都四六不通,就真的枉在世间做回活人了。

读不读《论语》不要紧,但懂不懂做人的一些根本这很主要。古代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不是古人施了什么法术,使后人都着了迷,而代代痴恋,不知悔改。任何文化若不好,是不会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能够从古代沿袭到今天,就算再不好,也一定有它可取的地方,不然我们代代把传统文化承袭下来的先祖们,岂都是些分不清好坏的傻瓜吗?文化的传承,是根据承传者的需要,而自然而然传续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好与不好不能由某个时代来定,任何时代也都难勉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日月的光辉照向那里那里都好,阴沟里的臭气流到何处都今人讨厌。不喜欢日月是怕见光明,而人只有在日月的辉映下,才能一直延衍。任何时代搞的好与不好,首先都先要从时代里的人自已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苛求古人,好象后人都如小儿刚学步似的,是一直扮做大人的古人,回回把道给引歪,带入沟里跌倒了,嘴上哇哇大哭,而埋怨大人。问题在于,那些整天喜欢诽圣谤古的人,他们好像早过了小儿呀呀学语和刚学走路的阶段,已经都是老大不小的成年人,甚至有的还是专家、学者。路走差了自已管干吗的?自已既无能又分不清是非好坏,就别再找古人去算账了,古人可从沒欠下后人什么,只是后人的不争气,所欠下祖先的债,怕会永远也偿还不清。古代传统的东西流传至今,肯定也部分的会有其时代的不足或短处,这是广为普遍的事实,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无需置疑。做为后人,只取其好的、精华的、为自已所用,后人还吃了多大亏了是吗?假设我们沒有祖先留下的这些智慧做为根基,今天的我们又算什么,谁能够说得清楚?华夏民族的名份也包括中华的传统。名份这东西,是祖宗给的,随意的诋毁槽贱、甚至丟掉他,实在太不地道了。

现在的我们不可以拿今天发达的社会,去和古人刀耕火种的时代相比。我们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同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如果那时的孔子他老人家能活两千多岁,今天的我肯定愿意在他的门下,和颜子同学,做子路、子贡的师弟。

我们的国学包括《论语》在内,都是中华民族,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之一。《论语》的作者孔老夫子,通过《论语》不是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他用自已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论语》一书,并不是夫子的手书之作,而是他的弟子们,辑录了先师的语句而成。《论语》里的思想,被世代传承使用,并不是说没有《论语》,我们的先民就无法把我们的民族传至到今天。而是我们的民族,在得助于国学《论语》等,才使本民族有了那样灿烂迷人的历史和辉煌耀眼的今天。有人对国学包括《论语》、甚至还有历史不满,说些非议历史和丑化古先贤的话。请这些人别对今天现实不满意却说历史和传统的坏话。历史已是昨天,传统不妨司做为佩饰,跟今天的我们谁都已无任何要紧的关系。今天的事应该由今天的人负责。凡是今天活的不好就骂历史、就埋怨祖宗的人,都是沒出息之徒。有能耐花点心思,人人都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的民族再重新辉煌起来。闲着没事骂历史、刨祖宗,就算把历史骂醒了,把祖宗刨出来,历史还会是那份历史,祖宗也还会是那个祖宗,一切什么都不能变,唯一能变的只有今天的我们自已。遇事不向自身求因果,而外求于他,这就叫蠢。历史都是过去的事儿,早已一去不复返。今天的事,事在人为,有本势就都亮出来,何必总躲到一旁闲磨嘴皮子。

怨历史,骂国学,贬低孔子,这么做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徒挣得一个沒事找事的浑名。一个时代坏了,不是这个时代所崇信的某种传统思想出了什么大问题。一种思想,若是极坏的,却也还有民族信奉,这一定是崇信它的这个民族出了问题。一种思想能够被延续两千多年,而且崇信它的这个民族也沒有不好到那里去,反倒时不常的还能引领一把世界风骚。这样的思想应该说是决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就算是有,都延续了这么久,也是这个民族自身缺少修正能力的结果。任何一种思想、主义,都有它先亮的一面和黑暗的死角,想求全是很难的,尽量躲避黑暗,往亮处走是最佳的选择。每代人所崇信的是种什么样的思想是一回事儿,每一代人能不能把属于他这代人的事情做好,则是另一回事。世界思想多元繁杂,没见那种更好,也沒见那种太坏。各国国本所持也都不尽相同,亦未见那国因其所持的思想而坏到何处。好的倒有,但同一种体制思想,好坏却也不尽相同。此为何?思想耶,人为耶?一个社会,持公平心,努力做事,再不好就只能怪天意了。

《论语》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忠、孝、仁、义,使我们在理论上有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做人标准。全部的国学是让我们认真的生,愉快的死,在整个生命过程里,做人的事,无愧的活着。厚德是中华传统的根,载物是华夏文明的本,加在一起,我们就是个有根和本的民族。所以我们除了骄傲,为我们的祖先,沒有别的

其实,大家全搞错了。当代人反对《论语》或不读国学,不是因为《论语》国学等不好,是时过不久的一次社会变革,使国学和《论语》被不好了。那些古代传统文化的生命,不是传到我们这儿,就都成了短命鬼,是革命需要,需要它们不好,所以就都被革命掉了。打开建国后无论那一年的语文课本,里面除有几首古诗词,还能看见有一篇国学的东西吗。我们有相当相当多的人,他们甚至连国学都没学过,就站出来敢说国学不好,真不知汝等说国学不好的理由是从那里来的。可能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放在此处应该是比较合适吧。

社会象个房子,任何一种制度,都只是房子的框架,而内里的全部装修,才是承载社会的思想。一个社会只有一种思想,只能听见一种声音,这是社会的不幸,也是人民的悲哀,同时这个社会也很危险。制度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只要符合人性,是合理的,无一漏掉与拒绝。多谢相邀!

其他网友回答:

知识和智慧是两码事!论语是知识范畴不在智慧之列,国人需要的是智慧不是知识!因此论语是可读不可读之列,你想读就去读!现在国人的认知能力以超越了论语的范畴。因此没必要专门去读!

标签: 必读 论语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