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具体做法包括哪些?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格物致知现在已是一个成语了,具体意思是先观察事物,然后得到知识,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存在一个过程。

格物致知的典故来源于王阳明,据说是他在自己的院子里一动不动的观察竹子有好多天,然后悟出心法,成就哲学大道理。

这涉及一个从事物表面到内在,从现象到本质的问题,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时,多观察多思考多行动多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最好的格物致知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格物只是一种思考方法,其实很简单。

比如王阳明格过竹子。

其实方法无非是,他先去看很多书,知道别人对竹子的定义是什么。

最简单,竹子是一种植物。

可以引申为高风亮节,气节等等一系列的品格。

但这些都是别人说得,你需要与自己谈心,摒弃掉别人的说法,问问自己到底如何看待竹子。

可能先给自己一个答案,你并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你的答案,不断与自己对话,找到此时你对竹子的看法。

物不见得就是物品,可能是事情,可能是人,可能是对世界的理解,什么都可以格。

格了许多东西,你在综合答案,希望找到自己看事物的角度,这是唯一的,每个人的切入点绝不会相同。

找到角度,在慢慢把大部分现有的知识转化成你角度的看法,你就是所谓有道之人了。

千万不要沾沾自喜,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加,你看问题的角度时刻发生变化。

不会那么急促,起码几年到十几年吧,会有一次大的调整。

因为你熟悉格物的方法,随时都可以格,速度越来越快。

格物不是目的,难得是找到自己契合的角度。

其他网友回答: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是从怎样实现天下太平,一直推导要探究世间万物。具体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

具体做法是:通过探究世间万物,从而获得知识,有了知识意念就会真诚,真诚的意念使心思端正,端正的心思可以修养品性,修养好的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能够管理好家庭和家族,也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了,天下也就大平了。

其他网友回答:

格物应该格心中之物,即格自私,嗔怒,贪婪,愚痴,傲慢,为正心的前奏!

其他网友回答:

〈虾说〉格物致知历来没有公认的定义性的解释。就拿“格”来说,历代大致有穷究、抵御、来、端正等解释;“物”有事物本末、物欲、《大学》所列事物等解释。所以格物致知具体做法的前提都不在。现在的意思大概是通过探究事物获得真相。但自认为这个解释很惊人,这样的哲学思考应该像西方哲学思想一样导致了科学发展才对。如果用现在的解释去讨论具体做法,可能包括科学实验、思考(如爱因斯坦的、人工智能的)及两者的结合三种方法。但思考如何能产生“知”又需要探讨。

标签: 格物致知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