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谁创立的?为何感觉在老百姓中没有得到普及?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易经由先王伏羲创立其先天八卦,即八纯卦,后由周文王推演成后天六十四卦,在由孔圣配以爻词,使易乃成大道之原泉,参同契为天人合一之妙旨,非常人所能参悟。故百姓只可问,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性与天道不可闻,因不斋不戒心不净,焉知性命之大道。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不是那个人的个人著作,《易经》及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伏羲画卦)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集体撰作而成的。

在老百姓中没有得到普及,是今人的说法,但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比如流传到今天的有关易经的一句百姓口头语就能说明普及问题,“你(或他)咋又变卦啦!”所以古人非今人,今人非古人,在老百姓中没有普及这句话失之绝对,只是时过境迁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感觉?这是感觉吗?因为我们的教育不但不教传统文化,还诋毁传统文化。学校教学生就是封建落后,愚昧腐朽。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谁还能对易经感兴趣?

感兴趣,认真学习的都是不安于学校教育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远的传说是伏羲氏,还有文王将其编纂六十四卦,那么很可能是上古,史前文明。

其实一直在我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发挥着灿烂的光芒,也就是自古以来老百姓都用着,感受着。也有不成书,也有不成文。农民预测天气的谚语包含,孩子辨别阴阳的起码认知,兵书中的虚实论断,施政中的无为思想,数学中的数,文字中的笔画的象,婚姻中的阴阳配位,我们勤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格,等等已经渗透方方面面,把他写在骨子里了,而不是错误的认为他只能预测,我认为那是指导。没有因,谈什么预测?

虽然普及,但是人各不同,领略不同,结果不同。在道中,你就是行走中的周易,不修为道德,不讲道德,那本书看不看无所谓。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之成书过程


金栋按:今本《周易》分“经”“传”两部分。据易学史料及出土的商周甲骨、陶器、青铜器、帛书竹简等,今本《周易》之成书过程大致如下:


商周甲骨等八卦符(出自卜者、筮官、巫师之手)→西周时期《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卦名、卦画、卦爻辞(出自祝宗卜史之官之手)→春秋末期《道德经》→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道家、阴阳家、儒家等→今本《易传》定型完成于西汉宣、元时期(出自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经师之手)。


据出土于西汉文帝初年之帛书《周易》,其《经》只是名“六十四卦”,并无“周”字,可见今本《易经》之名《周易》与某些内容者,当是此后之后儒所为。而帛书《易传》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传下》以外,皆是未传世《易传》。以帛书《易传》为据,今本《易传》皆是汉文帝后之后儒作品。


何谓“成书”?即该书所有内容完全编纂在一起了才算成书!成书与成篇不同。每篇文章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写成,但编纂成书是同一时期、一二个或几个作者所为。


《周易》之“经”——《易经》(狭义)是一部卜筮书,即算卦的书,并不是哲学,而是宗教巫术,成书于西周时期,出自卜史官之手,与周王室(周文王、周公旦)有关。如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古代算卦,一般是巫史的职务。巫史们在给人算卦的时候,根据某卦某爻的象数来断定吉凶,当然有些与事实偶然巧合的地方,这就是他们的经验。他们把一些经验记在某卦某爻的下面,逐渐积累,成为零星的片段的筮书,到了西周初年才有人加以补充与编订,《周易》古经至此才告完成。所以实际说来,《周易》古经不是一个时期写定,更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我们从它的内容和形式观察,它的完成当在西周初年。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说‘文王作卦爻辞’,马融、陆绩等(《周易正义》引)说‘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这在先秦古书中没有明证,难以置信。”


李镜池《周易溯源》:“我们现在认为《周易》的编著,出于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年代,约在西周晚期。……编著者是卜史,卜史是贵族中的僧侣阶层,是政治顾问,是当时的高等知识分子。他们掌握了政府的文献资料,学问广博,如后来的老聃为周柱下史,司马迁为太史公,都是这一类人。……我对于《周易》卦、爻辞的成因有这样的一个推测,就是卦、爻辞乃卜史的卜筮记录。”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关于《周易》经文形成的年代,近人虽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其基本素材是西周初期或前期的产物。因为卦爻辞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其下限没有晚于西周初期者……《周易》的原始素材来于占筮的记录,后来经过加工,逐渐成为占筮用的典籍。就此书的编纂说,有一定的思想性,也有一定的艺术性……它近于占筮用的字典,又不只是按甲、乙、丙、丁罗列各种筮辞。但总的说来,这部典籍的形成出于占筮的需要,不是用来表述某种理论体系。宋朝朱熹说:‘易本为卜筮而作’(《语类》卷六十六),这一论断是可信的。关于《周易》的编纂,近人认为出于当时的史官之手,《周易》是经过多次整理而成的。史官在古代兼管占卜之事……《周易》这部典籍的编纂,出于西周的史官之手,也是可信的。”


《易经》全书六十四重卦,即卦形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除了卦形之外,文字共450辞(辞,乃长短不等之一段话,或有几个字),经文共4940个字。


《周易》之“传”——《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阐释推演、附会发挥《易经》。据帛书《易传》,今本《易传》当定型成书于宣、元时期,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手。《易传》,亦名《易大传》《周易大传》共七种十篇,故又名《十翼》 ,即《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篇、《系辞》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如


朱伯崑《周易通释》:“十翼出于孔门后学之手……此书的编纂当出于儒家之手,但其内容和思想,颇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乃哲学著作,借用古代易学家的话说,乃穷理尽性之书,既言天道,又讲人事。从占问吉凶祸福,到阐发哲理,这在思想史上是一大进步。《周易》所以影响后世,确切的说,不是由于占术,而是基于《易传》所提出的理论。……《易传》的作者通过对筮法以及卦爻象和卦爻辞的解释,将古代的占筮典籍升华为哲学典籍。”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旧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各篇非成于同时,亦非一人所作,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以儒家思想杂以阴阳家和道家思想,利用《易经》的原有框架,通过阐释《易经》义蕴、功用、筮法、八卦起源、六十四卦卦爻辞与卦序等,创造了一个结合象数与义理的独特思想体系。”


由上可知,《周易》之“经”“传”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莫把《易传》当《易经》读 !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的著作权已经不可考证了;只有传说留在今天。再者说,现在通行的是《周易》,而还有两种比如说《连山》《归藏已经失传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易经》的普及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是由通俗武侠小说以及电视连续剧来完成的,比如说金庸先生的大量著作都有《易经》的影子。

由于年代久远,而且《易经》又充满了所谓“迷信”等等的神秘色彩;古人用《易经》来卜卦,如今的老百姓直接其看黄历或者天气预报,如果投资理财参考财务报表,谁会去卜卦呢?

《易经》的精华部分不是“卦象”也就是“六十四卦”,它的精华是《卦辞》也就是《易传》,相传是孔子所做,而这一部分的普及程度非常高。

举个例子。比如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这样的成语都是源于卦辞;而“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也都是来自通俗小说。

《易经》最重要的思想是“乾坤”(阴阳),这个思想影响了包括儒家道家等中国主流思想几千年,这些也都是老百姓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核心。

不得不遗憾的说,中国大陆出现了文化断层,看看海峡那边就知道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名为“周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经”分上、下二部,由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构成,古有伏羲画卦、文王姬昌作经之说。“传”又称“十翼”,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据说是孔子和他的徒子徒孙所作。

要说易经没有普及,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易经对中国人的影响,已到了无孔不入、无以复加、根深蒂固的程度!

首先,易经造就了中国人中庸的思维模式。我族自古崇尚一个“中”字,得益于孔门创新及后世发扬,中庸之道已成为国人头脑中不可磨灭的思维模式。过犹不及,谦虚谨慎,和谐共处,生生不息……诸如此类的思想,都和“中”分不开,那么,这与易经有啥关联?实际上,秉持中道,远离旁门,元亨利贞,正是易经通篇体现出来的宗旨。

其次,易经与古代天文学结合,影响了华夏农业文明的进程。华夏先贤通过观察自然,特别是星空,创造了阴阳五行学说,并使用干支阴阳合历计时,后世进一步“纳甲”,将易经与历法结合,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起到了指导作用。

第三,易经用语已大量渗入汉语,其中很多沿用至今。在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中,有不少是与易经有关的,例如:错综复杂、匪夷所思、厚德载物、囊括、咸亨、震惊、反复、否极泰来、涣散……我们十几亿人天天说着易经的用语却不自知,恰恰成了“大道无形”的最佳例证!

此外,易经的作用还体现在建筑风水、择日、取名、婚丧嫁娶、预测命运等方面,其中一些现在连科学也不能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有三圣 伏羲氏 周公 孔子

其他网友回答:

《易经》即《周易》,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史记》,西伯(即周文王)被纣王囚禁羑里,演绎伏羲易八卦为六十四卦。即,伏羲易为八个三爻卦,周文王易为六十四个六爻卦。周文王六十四卦,《史记》称《易》。孔子《易传》也称《易》。有伏羲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文王易,为区分,后世才有《周易》之名,奉为儒家经典,又有《易经》之称。

六十四卦不仅是卦符,还有卦辞,爻辞。卦辞爻辞为谁所作,《史记》并没记载。只是说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孔子为之序《易大传》,即《易传》,又称《十翼》。《易传》也没肯定周文王作卦辞爻辞,只是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是故其辞危也”。

不仅如此,《易传》还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易传.系辞下》有先于周文王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位圣人已使用了六十四卦的描述,如,圣人根据六十四卦之“夬”,发明书契:“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百姓以察,盖取诸 夬”。

通行本《易经》与《易传》合为一书,也叫《周易》。然而,孔子与周文王相差几百年,不可能合作作一本叫作《周易》的书。

考古发现多个不同的《易经》。阜阳汉简,上博馆战国楚简,两个版本尽管残缺,但从保存的资料看,二者不同,也不同于通行本。

马王堆西汉帛书,保存完整,已出版发行。帛书《易经》与通行本不同。一,卦符不同,爻为“一”与“八”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仅八卦,键,川,辰,筭,赣,罗,根,夺。三,卦辞爻辞多异文。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键,第二妇,,第六十四益。

这么多不同版本《易经》,怎么可能为周文王一人所作?

不仅如此,《史记》记有“《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如今任何一本《易经》也找不出来。

《易经》,托圣人之名的伪作,且有多个不同内容的《易经》。

龟卜,占卦,两种算命方法,《易经》是占卦。老百姓中还是常见的,八九十年代,全国城乡,到处有《易经》八卦算命地摊。现在《易经》八卦算命改变方式,网上大肆宣扬《易经》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源,就是不敢占卦,预测将发生的大事,怕露馅。

标签: 易经 创立 普及 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