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被后世尊奉为“神”,而孔子只被尊称为“圣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老子作文5000字,孔子光说不练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并非道教的创始人,在他之前的开天辟地,伏羲皇就发明了太极八封。后来的《黄帝内经》,也有着易经与中医的经典。春秋时期,许多高人长老,隐身居士,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那些自命清高不同凡夫之人,总以为能济世天下,救苦万民。

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他总结各个时期道教的精华,那部震古烁今的《道德经》横空出世。他提倡上善若水,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无我无为,与世无争,形成了道家的思想文化。在他的影响之下,道教才逐步形成模式。后来通过张天师张道陵对《道德经》的弘扬与发展,在各个地方开山问道,张道陵也就成为道教的创始人。而老子也就走上神坛,被神话为太上老君,太白金星。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正统文化。儒家思想文化教化万民,以礼教约束人们的自身,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孔子也就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老师是老子,他们同为华厦文明上两颗闪亮的巨星。他们的思想文化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根基,二者交相辉映,和谐共存。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楼主想问的,是老子与孔子的区别。

老子与孔子,毫不夸张的说是中华文明的两根顶梁柱,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同时他们又有巨大的不同,但恰好互相弥补,和谐共存。

老子代表"无",不论是"大象无形"还是"大音希声",不论是"大巧不工"还是"大方无隅",都指代着一种"大智慧"。老子推崇"上善若水",因为"水无常行","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要明白:水,是没有"规则"与"形状"的。

孔子代表"有",不论是"天地君亲师"还是"仁义礼智信",不论是"君为臣纲"还是"父为子纲",都指代着一种"规则"与"秩序"。孔子推崇"克己复礼",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明白:规则,是形成团体、社会与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文明史上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每当一个朝代覆灭、天下大乱的时候,就会诞生几个超卓的道家人物,引领着中华文明起死回生;而当新的朝代建立以后,道门人物自动隐退,儒生开始粉墨登场。我们发现,每个朝代从无到有的过程,都可以叫做"无中生有";而为整个中华文明托底的,是"道",是"无",只有"无"才能生"有"。

为什么"无"能生"有"?因为"规则"会过时,而"智慧"永远不会;正因为"无中生有",所以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老子代表"天道",孔子代表"人道",所以老子近"神",孔子为"圣"。

楼主,这个解答满意否?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用哲学的方式看待儒家和道教,两者都是以唯心主义解释世界,道家属于宗教,不管是尊神还是尊圣都是其各自的信仰目标,没有高低对错之分。

道家始初没有神怪之说,是后来东汉到隋唐期间发展出来更利于取得民众信任的载体-神,道家的学术研究方式比较深奥晦涩,不像佛家那样要求出世,道家有出色的社会理念和俗世价值,神的出现能更好的扩大在底层民众里的影响,玄学--让人不明白的就很可能是有价值的。

儒家从人的本体出发,以礼教约束自身,维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稳定,而同样圣人作为一种信仰目标,使得信徒产生执着的信念,按照既定的世界观框架进行学术活动,生存活动。

不管是神还是圣,都是各自解释世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概念,民众有各自的信仰自由,但我认为在此之前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尽可能理解宗教的形和义,破除对玄学的迷信崇拜,厚此薄彼、相互攻击都不应该是现代社会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中国儒教的主宰早先是周公寓意的元始天尊,可后来演变成了秦始皇寓意的玉皇大帝。

老子则由道家的太上老君演变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

孔子先是寓意为儒教中的截教分支(儒家)通天教主,后来演变成退出宗教进入世俗社会领域的菩提祖师。

墨家的墨子寓意为地仙之祖镇元子。

兵家的孙子寓意为托塔李天王。

纵横家的鬼谷子寓意为太白金星。

王母娘娘则有两层寓意,一是西王母,因为她有不死药

标签: 世尊 奉为 圣人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