冂莶的植物形态 ①腺梗冂莶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常带紫色。枝上部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紫褐色腺毛,叶对生,有柄;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9~14厘米,宽4~9厘米,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先端尖,叶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均密被长柔毛;通常上部叶逐渐变小,成长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圆锥状;总花梗密被长柔毛和腺毛,分泌粘液;总苞片2层,外层苞片5枚,线状匙形,内层苞片10~12枚,倒卵形兜状,内外层苞片皆有腺毛。花杂性,黄色,边缘为舌状花,雌性,先端3浅裂;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倒卵形,微弯,有4棱,黑色,无冠毛。花期8~10月。果期9~12月。生于山坡或路旁。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
②冂莶 与上种相似,花梗和枝上部密被短柔毛。叶片阔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生山坡、林缘及路旁。分布秦岭及长江以南。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冂莶。
③毛梗冂莶,又名:少毛冂莶。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外形与上种很相似,但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灰白色短柔毛,叶片及瘦果也较小。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生长于山坡及路边杂草中。分布长江以南及西南等地。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以上三种植物的根(冂莶根)、果实(冂莶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夏季开花前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至半干后,再置通风处晾干。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冂莶。药材 干燥全草,茎方柱形,略具四棱,侧面下陷成纵沟,灰绿色至灰棕色,有时带紫棕色,被有灰白色柔毛.分校对生,上有叶柄的环形残痕,形成明显的节。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髓部。叶对生,多破碎而不完整,灰绿色,上下面均有灰白色柔毛,纸质而脆。在茎顶或叶腋间有时可见黄色头状花序,外有匙形的总苞,总苞上可见点状腺毛。气微,味微苦。以茎粗、叶多、花未开放、灰绿色者为佳。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北部。以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此外,在广东、广西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作冂莶草使用。参见"防风草"条。云南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多苞糙苏(又名香苏)的全草作冂莶草使用。
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 毛梗冂莶与海州常山以1:2混合之水煎剂10克/公斤给予大鼠,对鸡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如单用毛梗冂莶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冂莶。
②降压作用 冂莶(品种不明)的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炮制 冂莶草:拣去杂质,除去残根与老梗,先抖下叶另放,将梗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制冂莶草:取净冂莶草段,用黄酒拌匀(一法,用蜂蜜加等量的黄酒化烊拌匀),俟酒吸干后,置蒸笼内蒸焖,取出晒至半干,再蒸至黑色为度。(每冂莶草100斤,用黄酒20斤)
①《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苦微辛,寒,有小毒。"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阳经。"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 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①《唐本草》:"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
②《本草拾遗》:"主久疟,痰饮,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③《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
④《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
⑤《履?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⑥《滇南本草》:"治诸风、风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湿气流痰,瘫痪痿软,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
⑦《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⑧《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
⑩《广西中药志》:"其叶外敷虾钳疮(生两指隙间)。"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①《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②《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肿、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③《本草述》:"忌铁。"
①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冂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冂莶散)
②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冂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冂桐丸)
③治疠风脚弱:冂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冂莶丸)
④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冂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粟、於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⑤治疟疾:冂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⑦治发背丁疮:冂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冂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⑨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冂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⑩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枚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坎丸)
⑾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皱面地葱花(即火枚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百一选方》)
⑿治肠风下血:冂莶叶,酒蒸为末,炼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治好疟疾 取干冂莶草1~1.5两,每日2次煎服,连服2~3天。小儿递减。临床观察63例,结果症状控制者55例(当天控制23例,隔天控制24例,第3天控制8例),无效8例。见效率达87.3%。但有5例反复。
关于 冂莶的功效与作用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