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学名:RubiacordifoliaL.):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木,花冠淡黄色,花冠裂片近卵形,果球形,橘黄色。8-9月开花,10-1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及西藏等地。常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地上。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亦有分布。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
科:茜草的简介。
茜草科属:
茜草属族:
茜草族茜草的简介。出处:
《黄帝内经》载有"四鸟贼骨-藘茹丸,这是茜草入药的蕞早记载。《本经》则载有茜根,明确了药用部分为根。《别录》指出茜根可以染绛……生乔山川谷。"《本草经集注)云:此则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蜀本草》曰:染绯草叶似枣叶,头尖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本上,根紫赤色。今所在有,八月采根。《纲目》谓:"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数尺。网整理发布。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RubiaakaneNakai]茜草的简介。
采收和储藏:
栽后2-3年,于11月挖取根部,洗净,晒干。原形态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浆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
资源分布: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有的弯曲,完整的老根留有根头。根长10-30cm,直径0.1-0.5cm;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及少数须根痕;皮、木部较易分离,皮部脱落后呈黄红色。质脆,易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红棕色,木部宽,粉红色,有众多细孔。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6-10列细胞,细胞扁平,切向延长,有棕色内含物,栓内层为3-6列细胞,部分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束与根的长轴平行排列。韧皮薄壁细胞亦含针晶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直径20-130μm。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部三者径向宽度之比为1:1:4.5。
网整理发布。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羟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alizarin)、异茜草素(purpuro-xanthin)、羟基茜草素(purpurin)、伪羟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茜草酸(munjistin)、茜草甙(rubia,ruberythricacid)、大黄素甲醚等,又分离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其甙元为茜草萘酸。炮制
1.茜草(雷公炮炙论):凡使茜草根,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勿犯铁并铅。《简要济众方》:生捣罗为散。《圣济总录》:拣净锉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灰屑。生用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2.茜草炭《十药神书》: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气逸尽,取出,晾干,凉透。炒炭后寒性降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
网整理发布。
3.炒茜草《日华子》:入药锉炒用。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黄。
4.酒制茜草《外科启玄》:酒洗。《得配本草》:酒炒行血。现行,取净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100kg,用黄酒25kg。
饮片性状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略具焦糊气,味苦。炒茜草形茜草,表面焦黄色。酒制茜草形如炒茜草,微具酒气。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酒制茜草密闭,茜草炭及时散热,防止复燃。
毒性小鼠灌服茜草根煎剂150g/kg,无死亡发生。羟基茜草素。茜草素对蚯蚓、囊尾蚴、蜗牛等有毒,但对哺乳动物和人等则相对无毒性。
性味:
苦;寒归肝;心经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禁忌: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2.《本草蒙签》:勿犯铜铁。
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4.《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5.《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6.《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网整理发布。
7.《本草求真》:血虚发热者忌用。
关于茜草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