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鸦椿子的简介

04-02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野鸦椿子的简介

7027

野鸦椿子,中药名。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japonica(Thunb.)Dippel的果实或种子。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台湾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用于胃痛,寒疝疼痛,泄泻,痢疾,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睾丸肿痛。

药名:

野鸦椿子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野鸦椿属

种:

野鸦椿

采集时间秋季野鸦椿子的简介。

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毒性无毒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拼音YěYāChūnZǐ

英文名FruitorseedofCommonEuscaphis

别名:野鸦椿子的简介。

鸡眼睛、鸡眼椒、淡椿子、狗椿子、鸡肫子、乌眼睛、开口椒、鸡肾果、小山辣子、山海椒。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scaphisjaponica(Thunb.)Dippel[SambucusjaponicaThunb.]野鸦椿子的简介。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或种子,晒干。

网整理发布。

原形态野鸦椿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8m。茎皮灰褐色,具纵纹。小枝及芽红紫色,枝叶揉破后发出恶臭气味。叶对生;小叶柄长1-2mm;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长(8-)12-32cm,叶轴淡绿色,小叶5-9,稀3-11,长卵形或椭圆形,稀为圆形,长4-9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体,下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主脉在上面明显,在背面突出;侧脉8-11,有微柔毛。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1cm,花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mm;萼片与花瓣均5,椭圆形,萼片宿成;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雄蕊5,花丝扁平;雌蕊3;子房卵形。蓇葖果,长1-2cm,每一花发育为1-3个,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脉纹。种子近圆形,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河边的丛林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台湾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25-30℃。幼苗期要求半荫半阳的环境,成龄后,需充足阳光,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秋末果实成熟,种子呈黑色时采收,晾干,置通风处贮藏。翌年3月播种,选择半荫半阳处作苗床,开沟点播,沟距30cm,种子粒距5cm,覆盖细土3cm,浇水保湿。当苗高40cm左右时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挖坑,每坑栽1株。栽后压紧,浇足定根水。

网整理发布。

田间管理定植后至成林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2年可间种豆类农作物,3年以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施追肥。

病虫害防治红蜡介壳虫,为害嫩芽幼茎。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为蓇葖果,常2-3个着生于同一果柄的顶端,单个呈倒卵形、类圆形,稍扁,微弯曲,顶端较宽大,下端较窄小,长7-20mm,宽5-8mm。果皮外表面呈红棕色,有凸起的分叉脉纹,内表面淡棕红色或棕黄色,具光泽,内有种子1-2粒,扁球形,直径约5mm,厚约3mm,黑色,具光泽,一端边缘可见凹下的种脐,种皮外层质脆,内层坚硬,种仁白色,油质。气微,果皮味微涩,种子味淡而油腻。

显微鉴别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排列较整齐。中果皮约10余层细胞,细胞多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少数呈类圆形,胞壁薄。维管束外韧型。单个,大小不等,位于果皮中央,断续成球。韧皮部外侧间有纤维束,木化。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胞壁均木化。内果皮为1层石细胞组成,多呈长方形,孔沟明显,壁厚,木化,外被角质层。

网整理发布。

粉末特征:果实粉末暗棕色,显纤维性。①石细胞呈长方形、多边形或不规则纺锤形,均木化,长36-320μm,宽16-50μm,其内果皮石细胞壁较厚,具斜纹孔,或壁薄,具单纹孔,内种皮石细胞较细小,壁厚,纹孔不明显。②纤维狭长,有的有分叉,具斜纹孔,木化,长300-800μm,直径16μm。③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边形,壁薄。④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亦呈多边形,显棕黑色。

关于野鸦椿子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标签: 野鸦椿子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