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浆草的简介

04-02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酢浆草的简介

3144

酢浆草,别名:酸味草、鸠酸、酸醋酱,拉丁文名:OxaliscorniculataL.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草本,全株被柔毛。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直立或匍匐,匍匐茎节上生根。叶基生或茎上互生;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基部与叶柄合生,或同一植株下部托叶明显而上部托叶不明显;全国广布。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亚洲温带和亚热带、欧洲、地中海和北美皆有分布。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茎叶含草酸,可用以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具光泽。牛羊食其过多可中毒致死。

药材名称:

酢浆草

拼音:

英文名CreepingWoodsorrelHerb,HerbofCreepingOxalis

别名:

酸箕、三叶酸草、酸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酸啾啾、田字草、酸浆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斑鸠草、酸味草、酸迷迷草、三叶酸浆、酸酸草、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斑鸠酸、三梅草、老鸦酸。

界:

门:

网整理发布。

纲:

目:

牻牛儿苗目酢浆草的简介。

科:

酢浆草科

属:

酢浆草属

出处:酢浆草的简介。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aliscorniculataL.[O.repensThunb.]

采收和储藏:

生于荒地、田野、道旁。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为宜,洗净,鲜用或鲜用。酢浆草的简介。

原形态酢浆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茎细弱,常褐色,匍匐或斜生,多分枝,被柔毛。总叶柄长2-6.5cm;托叶明显;小叶3片,倒心形,长4-10mm,先端凹,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叶背疏生千伏毛,脉上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无柄。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腋生伞形花序;花梗与叶柄等长;花黄色,萼片长卵状披针形,长约4mm,先端钝;花瓣倒卵形,长约9mm,先端圆,基部微合生;雄蕊的花丝基部合生成简;花枝5。葫果近圆柱形,长1-1.5cm,略具5棱,有喙,熟时弹裂;种子深褐色,近卵形而扁,有纵槽纹。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地生长。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

网整理发布。

性状鉴别为段片状。茎、枝被疏长毛。叶纸质,皱缩或破碎,棕绿色。花黄色,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圆柱形,有5条棱,被柔毛,种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气。味咸而酸涩。

化学成分:

全草含抗坏血酸(ascorbic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acid),丙酮酸(pyruvicacid),乙醛酸(glyoxalicacid),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texin-2〃-O-β-D-glucopyranoside),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heptenal),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反式植醇(trans-phytol),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neutrallipid),糖脂(glycolipide),磷脂(phospholipide)以及脂肪酸(C10-C14),a-生育酚(a-tocopherol),β-生育酚(β-tocopherol)。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Oxaliscernus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网整理发布。

性味:

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涩。"

归经大肠;小肠经。

《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关于酢浆草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标签: 酢浆草的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