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临床用于治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方剂组成: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各、桔梗、甘草,原方为散剂,现作汤剂服。
方剂方解:止咳化痰,用于外感久咳 咳痰不爽,表邪未尽者,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
方剂用法用量: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甘草(炒)375g,陈皮(水洗去白)500g。共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止嗽散。
方剂禁忌:痰中带血者慎用。阴虚劳嗽者,不宜使用。
方剂应用:
网整理发布。
止嗽散载于《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为清代医家程国彭所创。本方原为外感风寒、咳嗽多痰者而设,因此方剂不寒不燥,温润平和,且又长于止咳化痰,所以临床被变化运用于诸般咳嗽的治好。笔者验证于临床,若外感风寒,表邪已解,而余邪未尽,咳嗽偏重者,此方颇为适宜,投剂辄效。
网整理发布。
朴某某,男,47岁。时值初冬,因衣着单薄而感冒风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四肢酸楚,无汗,咳嗽,咳痰色白稀薄。于当地静脉点滴用药后,诸症消失,唯咳嗽不减。刻诊:微有发热恶寒,胸闷,口淡,泛恶,咳嗽多痰,痰色白质稀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证属余邪未尽,肺气失宣,清肃失常,津液失布之疾,治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处方:桔梗15克,荆芥15克,苏叶10克,生姜9片,紫菀15克,百部15克,前胡15克,陈皮15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杏仁15克,灸甘草10克。5剂,水煎早晚温服,嘱其禁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止嗽散。
网整理发布。
药尽5剂,痰浊顿消,咳嗽若失,嘱其以膳食善其后。
按:止嗽散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咳嗽多痰而设。考其方药组成,方中百部、白前、紫菀皆入肺经,功在止咳;桔梗、陈皮理气化痰,炙甘草补中土调和诸药,与桔梗同用更能清利咽喉。方中仅有味辛而不烈,轻扬疏散之一味荆芥,祛风解表逐邪之力甚微,仅能微宣其表,对外感风寒,邪气尚盛,或久咳邪气不衰之疾,非其所能。此剂重在化痰止咳,微宣其外,若外感风寒,肺失宣降,虽经发散,而余邪未尽,仍咳嗽多痰者,投予此剂颇为适宜。止嗽散对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皆可加减应用。若表邪未尽,可选加防风、前胡、苏叶、生姜等味以疏散表邪;若喉中痒,或介介如梗状,可倍桔梗,加牛蒡子、蝉蜕等味以清热利咽祛痰;若出现发热头痛、口干咽痛、或微恶风等表热证时,可选加桑叶、薄荷、双花、连翘、黄芩等味以疏风清热;若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者,可去荆芥、陈皮,选加桑白皮、枇杷叶、川贝母、瓜蒌等味以清燥润肺化痰;因燥湿而致咳嗽多痰者,可选加半夏、茯苓、胆南星等味以燥湿化痰;久咳者,可选加搜风入络之虫类药,若地龙、白僵蚕、全蝎、蝉蜕之属,以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运用得当,每获良效。
网整理发布。
关于止嗽散的功效作用与禁忌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止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