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04-05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文蛤

31 4423

文蛤的简介

文蛤(拼音:wén-gé)又称为蛤蜊(g嗄-lí),别名华哥,另有称谓为丽文蛤、蚶仔(hān-zǎi)、粉蛲(fěn-náo),白仔,[1]是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的贝类,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

壳呈圆形略呈三角形,内面为瓷白色。原产地为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沿岸也有分布。台湾西南沿海的沙岸有养殖文蛤。多栖息于浅海的沙泥底,喜欢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湿地与潮间带等地区。购买文蛤宜选壳紧闭者,可将文蛤互敲,有清脆声音的蛤蜊者较为新鲜。

药名:

文蛤

拉丁学名 Meretrix meretrix L.

界:

门:

纲:

目:

科:

帘蛤科文蛤。

属:

文蛤属

网整理发布。

别名:

花蛤(《梦溪笔淡》),黄蛤(《现代实用中药》),圆蛤(《药材资料汇编》),白利壳(《中药志》)。文蛤。

网整理发布。

出处:

《本经》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4~10月间采捕,去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贝壳2片,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壳长约5~12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壳顶突出,先端尖,微向腹面弯曲,位于贝壳背面中部略靠前方。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楯面宽大,卵圆形。韧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泽如漆的黄灰色壳皮。由壳顶开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顶部具有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皮常磨损脱落,使壳面成为白色。贝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铰合部宽。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2前主齿短而高,呈人字排列;后主齿强大,斜长;左壳具3个主齿和1个前侧齿,2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贝壳背缘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内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外套痕显明,外套寞短,呈半圆形。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足扁平,舌状。文蛤。

网整理发布。

生境分布: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通常分泌胶汁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而迁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广东、山东、福建、江苏等地。

网整理发布。

性状贝壳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外面灰白色,近壳顶处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银灰色轮纹,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泽。内面乳白色或略带青紫,平滑,亦有光泽。质坚硬而重,断面显层状。气无,味淡。以光滑,黄白色,无泥垢者为佳。

炮制文蛤:洗净晒干,碾碎。煅文蛤:将文蛤置无烟火上煅红,取出放冷,碾碎。

①《本草汇言》:"用酒煮一时,乘热捣细用。"

②《本经逢原》:"用酸浆水或醋,煮半日许,捣粉用。"

文蛤的的功效与作用

文蛤的的功效

性味:

咸,平。

①《别录》:"味咸,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咸,平,微寒,无毒。"

归经

①《注解伤寒论》:"走肾。"

②《长沙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

文蛤的的作用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

网整理发布。

①《本经》:"主恶疮蚀,五痔。"

②《别录》:"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

③《汤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蚀口鼻,烧灰腊猪脂和涂之。"

④《长沙药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

注意 《本草经巯》:"病属邪热痰结者宜之,气虚有寒者不得用。"

文蛤的图片

文蛤的复方

①治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五两。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金匮要略》文蛤散)

②治痰饮胶结不化,为咳逆、为胸痹者:文蛤一两(烧存性,研极细末),姜制半夏、胆星、厚朴、陈广皮、白芥子、于白术、枳实各一两(俱同麸皮拌炒)。上研为末,每早晚各服一钱,食后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文蛤炖蛋的做法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之道,文蛤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文蛤的吃法也是各种各样。文蛤炖蛋看似是一道普普通通的菜肴,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却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蛤炖蛋的做法,有兴趣的朋友们赶紧动起来哦。

网整理发布。

原料:

文蛤400克、鸡蛋2个、盐1小勺、鸡精半小勺、温水300克、香葱适量、鲜贝露1小勺。

做法:

1、将文蛤在淡盐水中浸泡半日使其吐尽泥沙,冲洗干净滤干水分备用。

2、将洗净的文蛤过开水抄至外壳张开,鸡蛋两个打入碗中。

关于文蛤的功效与作用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标签: 文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