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学名:Chelidoniummajus)为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种。出自《救荒本草》,属全草类。为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形,土黄色或暗褐色,密生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细长柔毛。
全草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界:
植物界族:
白屈菜族(ChelidonieaeReichenb.)网整理发布。
白屈菜的简介。目:
罂粟目(Papaverales)亚目罂粟亚目
科:
罂粟科(Papaveraceae)白屈菜的简介。亚科罂粟亚科(PapaveroideaeA.Br.)
纲:
木兰纲又称双子叶植物纲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属:
白屈菜属出处:
《救荒本草》来源白屈菜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带花全草。5~7月开花时采收地上部分,置通风处干燥。
原形态白屈菜,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叶互生,1~2回单数羽状全裂;基生叶长10~15厘米,全裂片2~5对,不规则深裂,深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缺刻,顶端裂片广倒卵形,基部楔形而下延,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相同。花数朵,近伞状排列,苞片小,卵形,长约1.5毫米,花柄丝状,有短柔毛;萼片2,早落,椭圆形,外面疏生柔毛;花瓣4,黄色,卵圆形,长约9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黄色;雌蕊1,无毛,花柱短。蒴果条状圆柱形,长达3.5厘米。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7月。果期6~8月。
此外,尚有大花白屈菜,花较大,花瓣广卵形,长1.3~1.5厘米。分布东北各地。
网整理发布。
生境分布:
白屈菜生于山坡或山谷林边草地。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江西、浙江等地。化学成分:
白屈菜,新鲜植株有浓橙黄色的乳液,乳液中含多种生物碱生物碱含量0.7%或0.97~1.87%。其中有白屈菜碱41%、原阿片碱22%、人血草碱17%、别隐品碱9%、小檗碱5%、白屈菜红碱3%、血根碱1.5%、鹰爪豆碱0.1%,还有羟基白屈菜碱即氧化白屈菜碱、甲氧基白屈菜碱、隐品碱,白屈菜黄碱、白屈菜胺、高白屈菜碱、羟基血根碱即氧化血根碱。除生物碱而外,还含白屈菜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胆碱、甲胺、组胺、酪胺、皂甙、黄酮醇、白屈菜醇,还含强心甙,在开花期的含量蕞高。根含生物碱达1.33%或1.90~4.14%,一部分生物碱与地上部分所含的相同,另含黄连碱、刻叶紫堇明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屈菜默碱、菠菜甾醇、少量麦角甾醇和橡胶0.118%。
叶含黄酮类1.43%;多量维生素C。维生素C的含量在开花期蕞高,可达834毫克%,在果实成熟时含量蕞低,为231毫克%。
花含黄酮类2.10%。
果实含多量胆碱、白屈菜碱和四氢黄连碱。种子含脂肪油40%、黄连碱。发芽的种子含白屈菜红碱和小檗碱。
网整理发布。
性味:
苦辛,微温,有毒。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辛,有毒。"
③《北方常用中草药》:"味苦,性寒,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外用:捣汁涂。关于白屈菜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