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的简介

04-23发布在栏目【中草药】 已阅0

补骨脂的简介

2022-04 6569

补骨脂(学名:PsoraleacorylifoliaLinn.)又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cm。叶为单叶,长7~8mm;叶柄长2~4.5cm,叶宽卵形,花序腋生,有花10~30朵,花冠黄色或蓝色,花瓣明显具瓣柄,旗瓣倒卵形,荚果卵形,花、果期7~10月。

种:

子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

药材名称:

补骨脂

拼音:

别名:

胡韭子(徐表《南州记》),婆固脂、破故纸(《药性论》),补骨鸱(《本草图经》),黑故子、胡故子(《中药志》),吉固子(《江西中药》)。

门:

族:

补骨脂族

目:

蔷薇目补骨脂的简介。

亚目蔷薇亚目

科:

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纲:补骨脂的简介。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属:

补骨脂属补骨脂的简介。

出处:

《雷公炮炙论》

来源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原形态补骨脂,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全体被黄白色毛及黑褐色腺点。茎直立,枝坚硬,具纵棱。叶互生,枝端常侧生小叶1片;叶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1厘米,宽3~8厘米,先端圆形或钝,基部心形、斜心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阔齿,叶两面均有显着的黑色腺点;叶柄长2~4厘米,小叶柄长2~3毫米,被白色绒毛;托叶成对,三角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膜质。花多数,密集成穗状的总状花序;花轴腋生,长约6~10厘米;萼钟状,基部连合成管状,先端5齿,被黑色腺点;花冠蝶形,淡紫色或黄色,旗瓣倒阔卵形,翼瓣阔线形,龙骨瓣长圆形,先端钝,稍内弯;雄蕊10,1束,花药小;雌蕊1,子房上位,倒卵形或线形,花柱丝状。荚果椭圆形,有宿存花萼,果皮黑色,与种子粘贴;种子1,气香而腥。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网整理发布。

生境分布:

补骨脂,栽培或野生。分布河南、安徽、广东、陕西、山西、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扁椭圆形或略似肾形,长3~5毫米,直径2~4毫米,厚约1.5毫米,中央微凹,表面黑棕色:粗糙,具细微网状皱纹及细密腺点,少数果实外有淡灰棕色的宿萼。果皮薄,与种皮不易分离。剥开后内有种仁1枚,具子叶2片,淡棕色至淡黄棕色,富含油脂。气微香,味苦。以粒大、色黑。饱满、坚实、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补骨脂果实含挥发油约20%、有机酸、一种甲基糖甙、碱溶性树脂、不挥发性萜类油、皂甙。种子含香豆精类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共约1.1%、黄酮类补骨脂黄酮、甲基补骨脂黄酮、异补骨脂黄酮和查耳酮类补骨脂查耳酮、异补骨脂查耳酮、单萜烯酚衍生物补骨脂酚;尚含挥发油、树脂、脂肪油。花含脂肪油、挥发油、甾醇、生物碱等。本植物还含棉子糖。

网整理发布。

炮制补骨脂:簸净杂质,洗净,晒干。盐补骨脂:取净补骨脂用盐水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干。(每补骨脂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补骨脂,用酒浸一宿后,漉出,却用东流水浸三日夜,从巳至申出,日干用。"

②《日华子本草》:"补骨脂,入药微炒用。"

性味:

辛,温。

①《雷公炮炙论》:"性毒。"

②《药性论》:"味苦辛。"

③《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④《现代实用中药》:"味辛苦而甘。"

归经入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厥阴、足太阴及命门诸经。"

网整理发布。

③《本草经解》:"入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

④《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或酒浸搽。

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海药本草》:"恶甘草。"

②《纲目》:"忌诸血,得胡桃、胡麻良。"

③《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日赤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

④《得配本草》:"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关于补骨脂的简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

标签: 补骨脂的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