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用来描述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恋爱脑往往是在两性关系中处于低位的一方,他们会尽力去满足另一方的要求,甚至通过牺牲自我去取悦伴侣。因此“恋爱脑”们往往很敏感,成长环境中缺乏安全感。那么恋爱脑为什么不好呢?
一、恋爱脑为什么不好呢?
1、圣母心态以及对爱情的幻想
还有一类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孩子,又受到纯爱文学以及影视作品的影响,在进入社会后会处于一种“傻白甜”的阶段。在自己拥有很多“爱”时就会产生圣母心理,认为爱情就应该是纯粹的,不受任何世俗价值的影响,面对一些低价值伴侣时,便会想要去“拯救”对方,把自己的爱分给对方一些。
但是这样纯粹的爱,往往只存在于文艺作品当中,现实中很难允许如此纯粹的爱出现。大部分圣母不仅无法拯救别人,还可能被对方拖下水。我们所说到的王宝钏,很大可能就属于第一点和第三点的结合。当她对于对方价值认知不清时,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也出现了偏差。
薛平贵之所以最初看上王宝钏,是被其宰相之女的价值所吸引,而王宝钏在判断力下降和圣母幻想的作用下,并没有清楚认识到形势,将自身最具有吸引力的价值果断葬送,还沉浸在自我感动中。
而对她失去了兴趣的薛平贵,也就再次找了拥有同样显赫身世的,可以吸引到他的公主。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薛平贵的渣男本性导致,但爱情的本质就是价值的相互吸引,家境和金钱只是其中一种价值,换成容貌,品质,情商也都是一样的。
2、稀缺心态导致判断力下降
顾名思义,稀缺心态就是指当我们缺少一种物品时,就会觉得它格外宝贵,注意力都被它吸引,从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价值判断,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热恋中情侣的智商为0,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去量化评估一个人的价值,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把这个人看得至关重要,并且过分夸大这个人的重要性,然后不断地加大自身的付出,放弃自我,投入越多越不肯放手,最后进入恶性循环。
3、原生家庭导致的缺乏爱与安全感
心理学家John Bowlby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依恋理论,当时这个理论用于研究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后来心理学家将其应用于成人间恋爱的关系研究中。这个理论的精神分析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人具有重大的影响,并将成人依恋分成了三种模式,分别是回避型,焦虑矛盾型和安全型。
其中焦虑矛盾型的伴侣,他们极度渴望对方的陪伴,对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想要了解。如果有时伴侣因为一些事情没有陪伴他们,他们就会患得患失,把自己弄得焦虑不已。一旦伴侣提出分手,他们的世界观和信仰就可能崩塌。
我们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在爱情中迷失自我,自我感动。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付出并没有错,但一定不能无脑付出,对方的情感需求你一定要抓准,不然他想要苹果你给他个梨,这也是没有用的。
威海链 » 恋爱脑为什么不好呢?重视爱情有错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