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十三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喵喵07-05发布在栏目【教育】 已阅0

【大学学费】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十三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十三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发展总量大质量不高,缺乏自主创新,环境污染严重,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

  经济发展要靠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产业升级。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入到生产生活中,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低端制造业发展方式,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制造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改变以前靠手工作业的方式,同时加大对创新科研的资金投入,依靠人力资源转型来推进企业转型,打造民族品牌,完成企业转型升级。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靠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由于资源分布,政策,交通等因素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发展较快,西部发展滞后。经济的发展影响人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长此以往,区域发展出现二级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要加快西部发展,平衡区域经济,可以从人力资本投资上着手,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力度。

  发展绿色经济要靠人民群众。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过去盲目追求高增长,忽视了环境污染,普片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处理环境污染。日积月累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要从源头上治理,项目的发展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整个生产过程中也要进行环境监管,人民群众也应参与到环境监督中。要改变污染处理方式,在生产中治理污染,减少污染排放。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出发点来发展经济。

  人民群众是生产的主力,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群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大学生十三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强调要牢固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多个方面,勾勒出今后5年中国开放的“路线图”。以此为基本遵循,强化发展内外联动,以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促改革促创新,必将赢得发展的主动,为未来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30多年来,我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到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开放型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就是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综观《建议》关于“开放发展”的论述,在关注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中西部腹地;在打开大门吸引外资的同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既把扩大对外开放同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衔接起来,又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难看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继续通过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双向开放和内外联动,促进优进优出,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法宝。抓住“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一定能够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大学生十三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十三五”规划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程,各地、各部门和条线都在如火如荼地调研、准备中,再加上此类“接地气”的征求民意,相信一定可以科学、圆满地完成编制。本人先后有幸在基层法院、基层组织部门和省社保中心工作,结合自己的亲身工作体会,对这三个岗位目前存在的难题与困境深有感触,现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制提供一点思路。

  法院方面:基层执法部门和执法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政治任务、维稳压力与依法办事、维护法治权威之间的矛盾,基层相当一部分群众恶意制造或宣称制造群体事件、上访事件,来干扰执法或办案,从而达到其自己目的,基层执法人员往往也怕出现不稳定事件而放弃法律,选择和稀泥甚至违背法理的做法,这不仅会让其他广大群众纷纷效仿,更会导致百姓“信访不信法”的心理蔓延,大大影响了法院的形象和法治的权威。建议在明确责任和监惩机制的基础上,取消或减少司法办案人员的维稳、信访、上访考核指标,让司法机关、执法人员心无旁骛地维护法治、严格执法。如果说提高法检人员待遇、明确案件终身负责制等司法改革举措是增强法治建设的外在动力,那么我想执法人员“去政治化”、执法标准“单一化”则是对他们内在的心理减压。

  基层组织部门主要是干部、组织、人才三大块,干部选拔方面越来越规范,但仍存在群众不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建议借鉴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逐步挑选有素质、有威信的群众参与到干部考察过程中去,毕竟“互信缘于透明,谣言止于公开”;组织工作主要困境也是“接地气”不够,理论性文章和政策调研占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建议可以利用党组织的全覆盖,广泛开展诸如”寻找遗失婴儿“等百姓关注、期盼的实在事情,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人才工作建议要将对基层的考核指标从单纯的“招引”数量、层次转向“留住”人才和人才利用程度上来,避免人才资源浪费、流于形式。

  社会保障事业目前存在险种不全、保障体系之间关系的不够衔接、信息系统支撑不够、经办力量跟不上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由于上级经办机构对下级机构无约束力,很多地方的经办机构出于地方利益考虑不能严格执行上级经办机构的政策和要求(如最基本的最低缴费基数,各地都自行其是),极大地损害了全省社保政策统筹的公信力,本人认为这些问题关键要从体制上解决,社会保障是较为重要的民生事业,与税务、工商等一样事关民生与稳定大局,且相对较为专业,建议可以逐步考虑垂直管理,即便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参照市、县的做法,对省社保中心进行升格为二级局(省社保中心现有49名工作人员,下含设10个科室,却和其他3、4个人的普通部门同等级别,而地方社保中心均已升格),增加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的话语权与人力财力投入,避免权责不等、权威不够的尴尬地位。

本文来源:90962

标签: 无忧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