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字三篇

喵喵07-05发布在栏目【教育】 已阅0

【大学学费】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字


  城市开发建设要有生态系统思维

  7月12日,鄱阳湖湖口站水位接近22.50米保证水位,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今年的洪涝灾害已造成长江流域多省区市的人民受灾。多个地区暴雨连连造成城市内涝,居民出行困难,且地面积水造成垃圾漂浮 蚊虫肆虐,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如何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正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地建设了伟大的生态水利工程,造福当时,泽被后世。

  而近年来,暴风雨后的“城市看海”现象屡屡发生,这正是城市建设和自然禀赋尚未有机融合造成的。一些城市在“摊大饼”式的扩张中,执着于搞看得见的“地面形象”,却忽视投入大 见效慢的“隐蔽工程”,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城市防洪抗涝需求。而且,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 城市功能集聚,造成生活污水量剧增,加之地下管网老旧破损 雨污混接 终端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有限等情况,一旦暴雨来临,不仅是内涝问题,还会带来明显的水体污染。

  城市建设是一个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这里同样适用。解决城市内涝现象和水体污染,需要地上 地下一同规划,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科学融合。

  首先,树立源头控制的思想,即在雨水形成径流进入城市管网前进行控制,通过“滞蓄 净化”等方式,减少径流水量,过滤径流水质。比如,利用公园绿地 城区湖泊池塘 行道树 草坪等进行生态调节,这便是“海绵城市”的理念。从国内已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地区来看,透水铺装 植草沟 滞留塘等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雨水进入管网的速度,减轻终端污水处理设施的压力。

  其次,将城市水系和相关水利设施

  相协调。先把城市水体如河道 湖泊 池塘和湿地等自然或人工水体梳理清楚,通过借用城市河流水系网络,协调好水系水位 潮位,用自然河道承担雨水汇集的功能。可利用城市本身的河网体系,在暴雨来临前通过泵闸先行降低水位,有利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提升。如南方城市中普遍存在穿城而过的河道,可充分发挥滨河条件,沿河修建排水管道,对小规模泵站进行改扩建,将通过沿河“海绵设施”处理后较干净的雨水排入河道,消除城市建成区内涝的隐患。

  第三,为减轻暴雨可能带来的水体污染,用地下排水管道 污水处理厂等终端设施进行兜底,实现最终的污水调蓄处理处置。适当布局雨水调蓄池 连通污水处理厂等,将相应的泵站“放江”污水截流至调蓄池中调蓄,降低地下管网的水位,待旱天再将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至末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对于人口密度集聚地区可新增集中式调蓄设施,对“海绵设施”较完备的地区可设置分散式调蓄设施。

  此外,想有效应对极端情况 突发情况带来的冲击或压力,还要减少雨水管网中淤积的污染物。与日本 德国等国家所允许的“管道积泥深度”相比,我国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可建立智能水资源模型,对泵站 排放口 溢流口和内部排水口等进行监测,在二维地表的基础上模拟城市污水 雨水径流 洪涝灾害等。建立信息的及时共享机制,实现“网 站 厂”的协同运行。

  大学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字

  新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史既是一部环境意识理念创新史,又是一部环境国际合作和交流史。

  环境国际合作和交流制度化创新已经走过了40年。回顾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制定,第二十六条第七款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机构职责是“组织和协调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一个里程碑。

  1972年6月,中国派员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中国多边环境外交的新纪元,也是新中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开放的新纪元。大会成果深刻改变了“工业污染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传统观念,开启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技术和理念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的大门。

  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份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提升为基本国策。1988年设立了独立运行的副部级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集中提出的“三大环境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等,既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创新奋进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环境领域改革开放学习借鉴了国外环境保护理念,从80年代起则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理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1989年5月,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UNEP)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成果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会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推动中国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理论基础。此后不久,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在1998年机构改革之际,原副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局被升格为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年9月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WSSD)后,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07年,生态文明理念首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即环境保护部。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既是全球环境治理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地位逐步提高的写照。从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贡献者和引领者。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将“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首要举措。

  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和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要坚持环境友好 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等,体现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观。

  今年是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成立31周年。1989年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对外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FECO,简称“外经办”)成立,主要负责国外技术援助项目管理。1997年5月,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与外经办“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负责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 履约项目资金 双边援助资金及其他对外环境合作事务的管理工作。2019年1月28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与原东盟中心两个司局级机构进行融合重组,改制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成为生态环境领域承担国际合作任务技术支撑服务的唯一“国家队”。

  我从事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已超过20年。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同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同祖国的生态环境事业休戚相关,同祖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休戚相关。作为环境外交领域技术支撑服务团队的一员,在投身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 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推进构建清洁美丽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担当和使命。

  大学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500字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安危事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在2020年5月视察山西时又强调,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保护。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河流域山西段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62%和65%。必须以守护黄河安澜的责任感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担负起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污染 改善水环境 修复水生态的重大责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明理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两山论”打破了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二元思维,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对党 对历史 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当好黄河生态卫士。

  树牢“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鲜明理念。水是生态之基。作为资源能源大省,山西省黄河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 焦 冶 电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经济格局,结构性污染矛盾十分突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融入高质量转型发展之中,统筹考虑黄河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水安全 水监管等涉水问题,强化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 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 休养生息转变。

  树牢“抓生态环境保护就是抓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鲜明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是发展的命脉。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环保倒逼 引领和支撑作用,坚决向结构性污染开刀,还水于河,以水定产,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打通发展命脉,守护流域安全,积极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建好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精准推进污染攻坚

  彻底消除黄河流域劣Ⅴ类国考断面。以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统筹黄河流域山西段干支流 左右岸 上下游,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增容两线同步推进,力争实现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年底全部退出劣Ⅴ类。全面加大工程治污力度。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和运行管理,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严控企业超标排放,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沿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汾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水质好起来”。全面提升用水效能。坚持量水而行 节水为重,建立健全保障汾河上 中 下游生态基流长效机制,分河段 分时段统筹调度流域内生产 生活 生态用水。建立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活污水资源化 工业用水循环化 农灌用水高效化利用,让汾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水量丰起来”。全面推动全流域水生态修复保护。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治理,持续开展汾河干支流 入黄支流清河行动,推行沿岸缓冲林带自然修复保护,加大湿地保护力度,让汾河等黄河主要支流“风光美起来”。

  强力推进黄河流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综合治理。山西省黄河流域人口和产业分布密集,尤其是汾河平原等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大。要以汾渭平原4市和太原及周边“1+30”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黄河流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力度。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加快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加大散煤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清洁取暖改造,严格落实散煤禁烧规定,大力淘汰小锅炉。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补齐“公转铁”工作短板,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黑加油站(点)动态清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降尘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整治“六个100%”要求,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

  深入推进大宗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山西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固废堆存多,大宗固废产生量大,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要坚持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 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思路,大力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积极推进沿黄地区历史遗留大宗固体废物整治,着力解决煤矸石堆场污染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利用工业固废填充复垦造地,坚决遏制非法倾倒。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与建设,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内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实施黄河流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大力提升垃圾焚烧发电比例。分类别 分用途 分阶段稳妥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给子孙后代留一方净土。

  积极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步伐。山西省沿黄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持续厚植生态优势,把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摆在突出位置,以吕梁山及汾河为重点,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治理水土流失,进一步推进空间管控精细化,全力加大黄河流经市县水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荒山绿化等营造林工程。加快矿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黄河流域露天矿山集中开采区 生态功能脆弱区等为重点区域,优先对破坏生态严重 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废弃露天矿山开展生态修复。

  破解结构性污染难题

  优化黄河流域产业开发布局。充分发挥以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作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开发。坚持“布局集中 用地集约 产业集聚 空间优化”,积极引导产业入园入区,促进优势产业向环境条件优良 环境空间充裕的区域聚集,严格控制在汾河 沁河等河流谷地,以及人居环境敏感的区域布局重污染项目,推动产业布局优化。

  科学引导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坚持转型为纲,将总量指标等各类环境要素支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倾斜,鼓励引导黄河流域范围内煤炭 钢铁 电力 焦化传统优势产业“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鼓励企业发展“飞地经济”。 坚持“项目为王”,为区域内具有标志性 引领性的转型项目全方位 全过程做好服务保障。

  精准促进黄河流域产业升级调整。严格控制黄河流域城市建成区的工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 产业集聚区新建高耗能 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区域,加严实行约谈问责 区域限批措施。加大黄河流域 “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按照“科学规范一批 升级改造一批 整合搬迁一批 关停取缔一批”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倒逼产业加速提档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效能。坚持“三对”“六最”要求,推进环评审批流程再简化,资料再精减,将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深入开展入企帮扶服务,及时提供产业政策 咨询服务,全方位助力企业提升精准治污水平。

  打造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强化党委和政府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用好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区域联动处置 流域联防联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细化量化黄河流域各级河长的责任,形成“大生态 大环保”治理格局。

  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统一布局 规划建设覆盖全流域的环境质量 重点污染源 生态状况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黄河流域山西段干支流水质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预测和风险预警。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推动流域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强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定期监测与评估,提升自然保护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的监管水平。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开展汾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 省级督察发现问题紧盯不放,不达要求绝不松手。延续和深化“清零”环保品牌,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黄河(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持之以恒推动污染防治攻坚。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加快排污许可管控配套制度建设,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整顿,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本文来源:93209

标签: 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论文